正文 第4章 香港超級富豪:李嘉誠(1 / 3)

傳奇人物

李嘉誠

李嘉誠這個名字,從20世紀70年代起一直震撼全球,特別是在地產和金融領域,人們賦予他“地產大王”、“塑膠花大王”、“超人李”等美譽。他孜孜不倦、刻苦誠實的個人奮鬥精神,獨到的判斷力、果敢的決策力以及他的知人善用、樂善好施的品行,已經成為全球華人心中的榜樣。

個人簡介

1940年,隨家人逃難到香港;

1942年,中學輟學,開始在茶樓裏做夥計;

1950年,投資5萬港元創立長江塑膠廠;

1980年,成功地從彙豐銀行手中購得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公司40%的股份,從而成為控製英資財團的第一華人;

2001年,榮登《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第18位,並成為亞洲首富。

傳奇語錄

“浪費一個銅板我都會生自己的氣。”

“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

“有些生意,給多少錢讓我賺,我都不賺;有些生意,已經知道是對人有害,就算社會容許做,我都不做。”

“能夠在這個世上對其他需要你幫助的人有貢獻,這個是內心的財富,也是真財富,任何人拿不回來。否則,也不過是‘富’而不‘貴’。”

創造財富神話的“超人”

李嘉誠統領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集團公司,是全球華人首富,全世界華人最成功的企業家。14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鬥始終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於是被稱之為“超人”。2007年1月20日揭曉的“2006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結果中,李嘉誠榮獲特別榮譽獎,並作獲獎感言:“有財富的人有很多選擇,而有能力選擇做出貢獻是一種福分。”這再一次充分體現的其超越財富的偉大境界。

李嘉誠以超人的智慧創造了龐大的企業帝國,他以個人財富創立基金會兼濟天下,2006年,他宣布再捐三分之一財富,價值480億元,他不僅為華人企業家豎起夢想的旗幟,更為這個群體注入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血液。

李嘉誠把儒家的情義之道與西方的進取精神極好地融合起來:他外圓內方,剛柔相濟;他重信諾、講義氣、寬厚待人;他勤奮堅忍、務實求進;他把中華文化中的立身、入世之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李嘉誠的成功既可以說是他意誌力的成功,又可以說是他人格的成功。

李嘉誠是中國人的驕傲,他創造了財富神話,為我們樹立了成功的榜樣。

與命運搏鬥的少年時代

李嘉誠1928年7月29日生於廣東潮州府潮安縣一個書香世家。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經商失敗後回到家鄉,從此投身教育事業,是當地小學校長。他讓兒子受到了很好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給李嘉誠以深遠的影響。李嘉誠小時候經常懷抱狀元及第、衣錦還鄉的夢想,並且對精忠報國的有識之士非常敬佩。他一有時間就躲到自己的小書房,廢寢忘食地讀書。

但是這樣美好的時光不長。1939年6月,日本的飛機開始沒日沒夜地對潮州地區進行狂轟濫炸,潮州城成了一片廢墟,許多人家破人亡。李嘉誠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天上飛下來的炸彈落在身邊的樣子,感到生命是那樣脆弱。一年之後,李雲經感到不能坐以待斃,於是帶領全家投奔在香港的妻弟莊靜庵。路上隨時都有可能被抓住殺害,流彈不時呼嘯而來。全家人晝伏夜出,遇到封鎖線就爬過去,經過十幾天的危險和辛苦後,終於來到香港,住在莊靜庵家。

不久,李雲經不幸染上肺病。那個年代,肺病是不治之症,李家籠罩著不祥的陰雲。在給父親治病的過程中,李嘉誠家的情況迅速惡化了。沒錢買菜,母親每天去集貿市場上撿別人不要的菜葉子,然後放在稀粥裏煮著吃,這樣一天也隻能吃兩頓。然而父親還是沒能熬過那年冬天,就滿懷淒苦地離開家人,撒手歸西了。

更讓少年李嘉誠擔心的是,他偶然間發現自己也染上了同父親一樣的疾病。麵對命運的雙重打擊,隻有15歲的李嘉誠含著清冷的淚水離開學校,毅然挑起了養活母親和弟妹的重擔。

茶樓打工的日子讓他學會察言觀色

日本統治時期,百業蕭條,想要找到份工作十分不易。李嘉誠四處碰壁,終於找到了個在茶樓跑堂的工作。

茶樓是個小社會,三教九流什麼樣的人都有。他們與先父所說的古代聖賢想去甚遠,但一個個都是這麼實在,富有鮮明的個性。他們或貧,或富;或豪放,或沉穩。也許是泡在書堆裏太久的緣故,李嘉誠對茶樓的人和事有一股特別的新鮮感。他會揣測某一茶客的籍貫、職業、財富、性格。由此養成察言觀色的本領,對他日後從事推銷工作大有裨益。

李嘉誠尤其喜歡聽茶客談古論今,散步小道消息。他從中了解社會和世界的許多事情。不少事在家庭和學校課堂中聞所未聞;不少說法,與先父和老師灌輸的一套大逆相忤。李嘉誠發現,世界原來是這麼錯綜複雜,異彩紛呈。李嘉誠的餓思維不再單純得像一張白紙,又因為先父的訓言刻骨銘心,他在紛紜變幻的世界沒有迷失自我。

聽茶客談天,是排困解乏的最佳療法。有一次,李嘉誠聽得入迷,竟忘了侍候客人茶水。他聽到大夥計叫喚,慌慌張張拎茶壺為客人衝開水,不小心灑到茶客的褲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