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世界傳媒大王:魯伯特·默多克(3 / 3)

收拾完自家的“爛攤子”,默多克又開始向悉尼亂糟糟的報界宣戰。當時,悉尼的報業由三個家族把持著——經營《太陽晚報》和《先驅早報》的費爾法克斯家族、擁有《每日電訊報》和《星期日電訊報》的帕克家族、掌管《鏡報》和《星期日鏡報》的諾頓家族。默多克通過一步步吞並,逐步收購了這幾家報紙,還買下了多家印刷廠,最終一統澳大利亞的報業市場,確立了自己的“盟主”地位。對此,默多克的一個朋友感慨地說:“默多克總是能夠利用別人口袋裏的錢把事辦成。” 1964年7月14日,默多克迎來了他的輝煌時刻。在首都堪培拉,經過兩次轉手的報社終於發行了由他開辦的第一份報紙——《澳大利亞人報》,它也是這塊大陸上第一份全國性日報。在報紙的形成過程中,《澳大利亞人報》就已經對澳大利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始從各方麵改變澳大利亞人的生活方式。

搶灘英倫,借小報打入不列顛

《世界新聞報》是英國曆史最悠久的暢銷報紙。從1890年以來,它一直屬於卡爾斯家族。到上世紀60年代,《世界新聞報》的利潤開始下降,股價開始下跌,公司主席威廉?卡爾斯爵士先賣給英國工黨議員、擁有出版公司的羅伯特?馬克斯韋爾大批股份。然而,他很快意識到,此人不可信任,不能依賴他在股東大會上投票讚成自己。他隻得又找新投資人。

就在這時,卡托找到了默多克。默多克說,他想控製整個《世界新聞報》公司。卡托趕緊警告他說:“你可要小心從事,不要嚇壞了威廉?卡爾斯爵士!”於是,默多克夫婦先請卡爾斯爵士的兒子、侄子夫婦在倫敦最昂貴的飯店吃飯。然後,又來到卡爾斯爵士的豪宅,與卡爾斯爵士本人共進早餐。卡爾斯爵士對默多克的母親一向懷有敬意,這使他認為他可以信任她的兒子。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他們終於達成協議。他們同意,將以發售新股方式,使默多克擁有該公司40%的股份。這樣,他們兩家將可以控製一半以上的股份。默多克還答應,他不再多買進股份。卡爾斯爵士則支持默多克和他的侄子一起,擔任公司總經理。

1968年10月24日,消息一公布,羅伯特?馬克斯韋爾大為憤怒。他要求倫敦的接管辦公室推翻這一協議。接管辦公室命令公司在1969年1月2日舉行股東大會,對此協議進行表決。羅伯特?馬克斯韋爾提出,在爭議發生後買進股票的股東沒有投票權,接管辦公室同意了。這意味著,默多克沒有投票權。形勢對默多克和卡爾斯爵士十分不利。當時,卡爾斯家族僅擁有38%的股權,馬克斯韋爾則擁有32%的股權,其他30%是小股東。小股東們到底讚成誰,很難講。卡爾斯家族全體出動,盡了最大努力說服小股東支持他們。1月2日的股東大會,卡爾斯家族盛裝到場。當卡爾斯爵士進入大廳時,全場熱烈鼓掌。這種氣氛正是投票需要的。果然,投票結果一邊倒,以299票對20票,通過對卡爾斯家族吸納默多克的支持。默多克搶灘成功,贏得打入英國傳媒市場第一仗。

過了不久,卡爾斯家族的親戚傑克遜教授急於將手中的股票脫手,默多克不守諾言,立即一舉買進,因此掌握了49%的股份。卡爾斯家族大呼受騙,卻無計可施。默多克步步進逼,利用總經理職位,大刀闊斧地幹預報社的編輯管理工作。此時,年事已高的卡爾斯爵士身體越來越壞,默多克要求他辭去董事會主席職務。他意識到,讓默多克進來猶如引狼入室,默多克比馬克斯韋爾危險十倍。然而,他已無力與默多克爭鬥。1969年6月,卡爾斯爵士辭職,默多克被選為董事會主席。

轉戰美國:“惡魔的力量”席卷美利堅

早在50年代,默多克就發現,美國是一個將要在未來40年中統治世界的國家,所以他決意在這個國家留下他最堅實的腳印,把主營方向轉向美國,然而美國社會似乎並不歡迎這個澳大利亞來的野心家,他在美國曾被視為辦低俗小報的異族頭子,被人叫做“災星”、“強盜”、“臭東西”,他的《紐約郵報》被貶稱為“惡魔的力量”。別人評價說,他是繼赫斯特之後在媒體巨頭中最有爭議的人,他影響數百萬美國人的觀念,毫不掩飾自己想對美國文化施加影響的企圖。

1973年,默多克第一次在美國收購了三家報紙,分別是一份快報,一份晚報及一份星期天報,總計支付1970萬美元。這次收購讓他獲得了在美國發展的立足點,盡管所費不菲,卻還是值得的。他堅持用自己的辦法改造新收購來的報紙,以觀察家的視角和意見作為取舍標準,使呆板的變靈活起來,使冒進的變平穩下來。增加了爆炸性新聞的報道,補充了瑣細的端枝末節,使報紙增強了可讀性和商業氣息。他依舊大搞促銷活動,通過電視作廣告和其他報紙搞競賽,爭取讀者青睞。經過兩年多的時間,晚間《新聞》的銷售量由12000份提高到76000份。雖然美國讀者不像英國讀者那樣願意捧場,但他的晚間《新聞》和早間《快報》還是日益走俏,到1983年的時候已經把利潤定在500萬美元,晚間《新聞》也早超過了赫斯特公司的晚間《光報》。與此同時,他開始準備創辦一份全國性的報紙。《美國之星》就是由他創辦的一份文摘小報,他模仿《美國求索》的樣式,把太空旅行、健美及美容,還有好萊塢明星們的私生活作為報道內容,終於使其興旺起來,最後還成為新聞帝國中贏利最多的報刊之一。到1980年初期,其銷售量達到400萬份,銷售額達到1200萬美元。1976年底,默多克買下美國的主流報紙《紐約郵報》,確立了在美國新聞界的重要地位。

征服全球:傳媒帝國的破竹之勢

太平洋地區是默多克向全球擴張的戰略重地。1963年,他買下了香港一家雜誌社《亞洲》雜誌有限公司28%的股份。1986年底,他花2.6億澳元戰勝對手《財經時報》的出版商而購得《南華早報》,這是香港最有利可圖的日報。

亞洲是資本擴張最快的地區,默多克在中國、日本、越南等地尋找自己傳媒的合適位置。伴隨著電視行業擴張的無限機遇,默多克為建立以福克斯廣播公司和英國天空廣播公司為基礎的全球性電視網而支付了5.25億美元,從李氏家族手中買下了香港衛視64%的股份。對默多克而言,問題之一是政府的懷疑和限製,而怎樣創建市場並滿足市場需求是另一個問題。默多克漸漸懂得,泛亞洲市場是根本不存在的,隻有當地的電視節目才是最關鍵的。

2001年12月19日晚上,默多克的小兒子傑智?默多克以STAR(天空衛視)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身份在北京宣布,新聞集團的全資子公司STAR集團與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廣東有線電視網絡公司當天簽署了相關協議。根據該協議,STAR將於2002年初通過有線係統,向廣東地區播放一個全新的24小時包括娛樂、音樂和影視劇的綜藝頻道,作為對等條件,STAR集團的姊妹公司福克斯有線網將安排中央電視台的英語頻道CCTV-9在美國西海岸地區播出。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將有線電視網落地權授予一個境外專門針對中國觀眾播放的全新頻道,具有曆史意義。

默多克的真正野心是創建一個世界性的信息與娛樂王國,在這個巨型公司裏,軟件和流通體係分布在市場中,他的一生追求就是讓這個傳媒體係變得越來越龐大。一切都是因為這個真正的媒體巨人魯伯特?默多克,人們看到現代資本的最佳走向,個人如何影響世界,第一力量如何造就,全球媒體霸業如何盡在掌握。

從傳媒業拿破侖到“全民公敵”——何去何從?

從一份小報起家,媒體帝國輾轉三大洲,74歲進軍互聯網行業,並購之路延伸半個多世紀,擁有百億身家,傾力於報業變革,周旋於政商是非,平衡於家族爭鬥的傳媒大亨,如今卻成為了“全民公敵”。新聞集團主席兼CEO魯伯特?默多克一直憑借他人的醜聞而獲得財富。如今,80歲高齡的默多克發現自己深陷於一樁不斷蔓延的醜聞當中,使他擁有的市值400億美元的全球傳媒帝國岌岌可危。

讓默多克和《世界新聞報》陷入如此地步的就是“竊聽門”。2011年7月4日,英國《衛報》頭條曝料,默多克旗下的英國老牌報紙《世界新聞報》在2002年非法竊聽失蹤少女道勒及其家人的電話,擾亂警方破案。消息一出,舉國嘩然。隨後,更多深水炸彈被引爆,《世界新聞報》竊聽閥門被徹底打開,醜聞如洪水湧出,在英國掀起驚濤駭浪。

這一報道發生在距離新聞集團全麵收購英國天空廣播公司的4天前,在負麵輿論的壓力下,新聞國際公司中斷120億美元收購英國天空廣播公司的全麵控股計劃。並且關閉了《世界新聞報》,這份報紙是默多克在英國的第一次收購,也是醜聞的核心發源地。默多克在英國的一批高層已遭拘捕,兩位英國高層執法官員相繼辭職,默多克媒體軍團的美國高管也已辭職,美國聯邦調查局正在啟動初步調查,了解該組織是否違反了美國法律。

從“竊聽門”中還會湧出什麼,誰也無法預料。但不論事件向哪個方向發展,“竊聽門”事件已經嚴重地敗壞了默多克本人以及他所掌管的新聞集團的聲譽,而且也使他的政治影響力大大削弱。反對者們往往把默多克的新聞理念簡單歸結為“結果至上”或“唯利是圖”,但幾十年如一日堅定守護著他的傳媒帝國的默多克,心中的信念未必是簡單的“金錢”二字所能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