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微軟掌門人:比爾?蓋茨(1 / 3)

傳奇人物

比爾·蓋茨

“億萬富翁”、“全球首富”、“微軟大帝”、“電腦大亨”、“IT時代的寵兒”、“不講情麵的競爭者”、“吝嗇鬼”……赫赫有名的比爾?蓋茨被扣上了各種帽子,有美名,亦有惡名;有豔羨嫉妒,亦有鄙夷憎惡。但他仍是自信,敢於創新,不畏懼競爭和失敗,不滿足於現狀的勇士和鬥士——他以審時度勢、知人善任、果斷決策的眼光和謀略,以謹小慎微的憂患意識,憑借著一顆熱愛工作和事業的心,創造了連續12年不敗的世界首富記錄,締造了神話般的微軟帝國。他的經營管理之道已然滲透到了各行各業,他的慈善之舉使他榮獲“21世紀慈善家”的稱號。

人物簡曆

1975年,蓋茨與保羅?艾倫合夥在新墨西哥州注冊創立“微軟公司”。

1986年,蓋茨成為億萬富翁,時僅31歲,是曆來達此地位最年輕的人。同年3月13日,微軟成為上市公司。

1995年,蓋茨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身價淨值達129億美元。沃倫?巴菲特以127億美元名列第二。

2000年,蓋茨-梅琳達基金會成立,時基金總額達242億美元。

2006年11月15日,獲得2006年度詹姆斯?摩根國際慈善家大獎。

2008年6月27日,蓋茨正式退休,將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事業中把自己財產全數捐給其名下慈善基金“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傳奇語錄

“沒有誰能夠對未來了如指掌,未來並不是靠算命先生那張嘴說出來的,而是靠自己創造出來的”

“恐懼可以作為向導,但必須是潛在的。我就有潛在的恐懼,我隨時做好麵對失敗的準備。”

“人生是一次盛大的赴約,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信守由人類積累起來的理智所提出的至高無上的諾言。”

“我不比別人聰明多少,我之所以走到了其他人的前麵,不過是我認準了一生隻做一件事,並且把這件事做到完美而已。”

“坐在世界巔峰的人”

說起比爾?蓋茨,人們會覺得他是一個神話:一個天才的神話——少年時便已顯露數學天賦的同學眼中的“計算機瘋子”,憑著這股子瘋勁,終與保羅?艾倫合夥創立了微軟;一個成功企業家的神話——不推崇“個人英雄時代”,認為“單靠個人或者少數人的力量已經不行了”的他讓團隊精誠合作,在自己成為世界首富之時,也在微軟鍛造了300多個百萬富翁;一個計算機行業的神話——微軟已然成了軟件業的帝王,除了PC操作係統和辦公室軟件外,還涉及教育、遊戲、財務、網絡電視、上網服務、網絡瀏覽器等軟件,以及幾十萬個萬維網站,這使得人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比爾?蓋茨用他的計算機軟件控製著全世界”。他的巨額財富,他的管理智慧,他的微軟帝國,他在慈善上的大手筆,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從19歲退學創立微軟,到36歲成為世界首富,他隻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不愧為“坐在世界巔峰的人”。

個性少年熱愛挑戰

比爾?蓋茨1955年10月28日在美國西雅圖市出生,他是家裏惟一的男孩。比爾?蓋茨深受家族所一貫具有的善於挑戰的傳統和充滿活力的精神的影響。父親是當地著名的律師。母親瑪莉?馬克斯韋爾?蓋茨曾是教師,社交能力、領導能力極強,是銀行係統董事。外祖父曾任國家銀行行長。外祖母阿黛爾?馬克斯韋爾經常給蓋茨講故事、念書、陪他玩填字遊戲或打撲克、下棋,總是告誡蓋茨要精明要動腦子……外祖母的舉動對於啟發蓋茨的智力,培養其廢寢忘食的閱讀愛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蓋茨八歲那年,曾毫不畏懼的接受了西雅圖一所著名的教堂的牧師在教會學校的一次講壇上提出的挑戰——背誦《馬太福音》的第五、六、七章。他分毫不差地背誦了起來,後來都儼然是在聲情並茂的朗誦。牧師目瞪口呆,不禁問他:“這麼長的章節,你是如何背下來的呢?”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到:“我竭盡全力!”。作為獎勵他獲邀參加了西雅圖最著名的建築物“太空針”上的高塔餐廳免費聚餐會。兒時的蓋茨已經喜歡上了思考。他母親曾回憶:“當我們要去什麼地方的時候,他總是沒有準備好。要是我們催促地問他‘你在幹什麼哪?’,他就會回答‘我在思考’。”還反問父母親:“難道你們從來就不思考嗎?”兒時的蓋茨亦顯現出了經商的才能。為了獲得姐姐克莉絲的一雙手套的使用權,小蓋茨便與姐姐討價還價,並以五美元的價格在要求姐姐簽下一份合同保證絕不反悔的條件下,讓手套成為了公共財產。“與其做一棵草坪裏的小草,還不如成為一株聳立於禿丘上的橡樹。因為小草千篇一律,毫無個性,而橡樹則高大挺拔,昂首蒼穹”,兒時便已喜歡挺拔橡樹的蓋茨應該沒有想到如今自己真的成為了“橡樹”。

數學天才癡迷電腦

1967年,12歲的比爾?蓋茨進入西雅圖市有名的湖濱中學就讀。八年級之前的蓋茨成績並不理想,但他的數學才能卻讓人折服。在湖濱中學就讀期間,蓋茨就開始自學華盛頓大學數學課程,湖濱中學的數學係主任弗雷德?賴特回憶到他的數學天賦就讚不絕口:“他能用一種最簡單的方式來解決某個代數問題,他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找到一條處理問題的捷徑。我教了這麼多年的書,從沒見過像他這樣有數學天分的奇才。他甚至可以和與我工作多年的數學家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