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鼇拜(1 / 2)

鼇拜(-1669),清前期將領。姓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鼇拜出身將門,祖父索爾果為蘇完部酋長,後率所部五百餘戶投歸清太祖努爾哈赤。父衛齊,清太宗皇太極時,任盛京八門提督。兄卓布泰,順治帝時任鑲黃旗固山額真,曾授征南將軍。弟巴哈,順治帝時為領侍衛內大臣。鼇拜一門顯赫。他自青年時即馳騁疆場,在清朝開國過程中屢立大功,成為一代驍將。後為四輔政大臣之一。但他擅權自專,招致死罪。

滿洲勇士戰功卓著

鼇拜崇尚武力,自幼便練習騎射,長大後更是弓馬嫻熟,力大無比,武藝超群。初任護軍校尉,因功授甲喇章京世職、參領等職。崇德元年(1636)十二月,鼇拜任職護衛,隨侍皇太極左右。皇太極命貝子碩托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攻取明軍占有的皮島。碩托軍久攻不下。二月,皇太極命武英郡王阿濟格率軍往代碩托,鼇拜從征。由於鼇拜率部隊占據了灘頭陣地,所以其餘清軍蜂擁而上,一舉攻克皮島。太宗皇太極認為皮島的作用和地位相當於一座大城市,應當從優安撫,作長遠打算。對三軍將士褒獎有加,論功行賞。鼇拜作為第一功臣,得到了豐厚的賞賜,由牛錄章京超擢為三等梅勒章京,賜予巴圖魯稱號,不久升任鑲黃旗護軍統領,位列大臣。

崇德六年(1641)三月,濟爾哈朗率清軍將錦州團團圍住,然後築起高牆挖掘深溝,切斷城中明軍與外界的一切聯係。混入城中的蒙古軍隊與清軍約定獻城東關為內應,被發覺後與明軍祖大壽等搏戰,清軍自城外接應,克錦州外城。當時多爾袞、豪格、阿巴泰等駐營遠離錦州,經常允許軍士回家送所掠財物,因此沒有取得顯著戰果。鼇拜追隨濟爾哈朗苦戰克錦州外城,受到清太宗晉爵一等男的獎勵。

崇德六年(1641)八月,明總督洪承疇率13萬明軍馳援錦州,在鬆山到乳峰山之間安營紮寨,列步軍七營,騎兵環鬆山城東西北三麵,布置了堅固的防線。太宗皇太極親率清軍在烏欣河、南山至大海布陣,橫截大路,切斷了明軍餉道,又命諸將嚴陣以待,分路設伏。明軍糧餉短缺,吳三桂等六位總兵趁夜色率領軍隊突圍逃奔。鼇拜率軍在海濱設伏,迫使明軍隻得沿海岸線逃走。鼇拜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明兵潰敗,互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鼇拜等率軍進攻鬆山,打擊援軍,沒有得到命令,就一馬當先衝鋒陷陣,五戰皆捷,使洪承疇龜縮鬆山城內陷入重重包圍。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明副將夏承德以兒子作人質請求作清軍的內應,豪格等以雲梯登城攻克鬆山,洪承疇被俘。三月。清軍攻克錦州,祖大壽投降。鼇拜在錦州、鬆山戰役中立下大功,被提升為巴牙喇纛章京(太宗皇帝親軍最高指揮官,後為護軍統領)。

崇德八年(1643),鼇拜隨奉命大將軍阿巴泰討伐明朝,屢次戰敗明守關將領,他的世職也由一等梅勒章京(後為一等男)升為三等昂邦章京(後為三等子)。

穩定皇權幾經沉浮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極暴逝。滿洲貴族內部因皇位繼承問題,出現了尖銳矛盾。睿親王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是皇位的主要爭奪者。

崇德八年(1643)八月十四日,皇太極死後第六天,王公大臣在盛京皇宮崇政殿召開會議,討論皇位的繼承問題。當天黎明,兩黃旗大臣鼇拜、索尼、圖賴、譚泰等在大清門盟誓立皇子為帝,而且命令兩黃旗巴牙喇兵張弓挾矢環圍宮殿,保衛、控製了討論皇位繼承的王、大臣會議。會上,索尼、鼇拜首先提出,隻有太宗的兒子才能擁有繼承權。多爾袞表示先由王、貝勒研究,大臣暫時退下。代善作為舉足輕重的長者提出,豪格是太宗長子,應當繼承皇位。但是豪格顯然認識到反對勢力的強大,除了以多爾袞為首的兩白旗,還有太宗在崇德元年(1636)所尊崇的“崇德五宮”中博爾濟吉特氏後妃勢力。由於孝端、孝莊文皇後的活動,兩黃旗大臣索尼、鼇拜等的態度發生重要變化。豪格一怒之下,放棄皇位的競爭,並提前退出會議。這也使得豪格永久地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這時,兩黃旗大臣索尼、鼇拜、圖賴、譚泰等佩劍而前,堅持要求立皇太極之子繼承皇位,實際上是明確提出立嫡子福臨繼位的要求,表示了寧死不屈甚至不惜武力解決問題的決心和氣概。麵對此情此景,多爾袞也隻得無奈地響應兩黃旗、大臣索尼、鼇拜立太宗嫡子福臨繼承皇位的意見。但不甘心喪失權力的多爾袞提出福臨年幼,暫由自己和濟爾哈朗輔政的要求。這樣,福臨繼位,多爾袞、濟爾哈朗輔政,就為王、大臣會議所接受了。其中,福臨的嫡母、生母,崇德五宮中的博爾濟吉特氏孝端、孝莊文皇後對多爾袞施加的影響,也是顯然可見的。在福臨繼承皇位的諸因素中,索尼、鼇拜、圖賴、譚泰等兩黃旗大臣所控製的兩黃旗武裝力量顯然是基本的,他們在決定皇位繼承的關鍵時刻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