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膽有識青海平叛
雍正元年(1723),青海台吉羅卜藏丹津劫持親王察罕丹津背叛作亂,並劫掠青海的各部落。雍正皇帝命令年羹堯率大軍進討,詔諭撫遠大將軍延信和主管邊防、管理糧餉的所有大臣,以及四川、陝西、雲南三省的總督、巡撫、提督、鎮守,凡有關軍事的事宜,都向年羹堯報告。
十月,雍正皇帝授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統領各路清軍,全權指揮平定青海的叛亂行動。年羹堯受命後,任命前鋒統領素丹、提督嶽鍾琪為參讚大臣,指揮各路人馬迅速向西寧集結。因軍情緊急,自己僅率部分隨從率先趕到西寧,製定平叛計劃。
年羹堯剛到西寧時,清軍大部隊還沒有跟上來,羅卜藏丹津探知這一情況後便率軍攻打西寧,想乘虛攻占西寧,活捉年羹堯,給清軍的圍剿行動一個下馬威。他率領叛軍首先攻破了西寧城附近的幾個城堡,打開了通向西寧的大門,然後率軍攻打西寧城。此時,西寧城內隻有2000多名清軍,形勢非常嚴峻。麵對優勢叛軍的猛烈進攻,年羹堯處亂不驚,從容不迫,他一方麵指揮清軍利用堅固的城牆固守,發揮大炮的威力猛烈轟擊攻城的叛軍;一方麵他卻效仿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擺起了空城計,帶了十幾名護衛和侍從端坐在城樓,神態自若,毫不動容。羅卜藏丹津見此情景,不知虛實,便引軍稍稍後退,包圍了西寧城的南堡。為解南堡之圍,年羹堯采取以攻為守的方法,命令士兵直搗叛軍後方的營壘。但狡猾的羅卜藏丹津識破了年羹堯“圍魏救趙”的計謀,並沒有撤兵回救,他知道清兵數量不多,更是加緊了對南堡的圍攻。他驅逼桌子山的吐蕃武裝當前鋒,一次次發動猛攻,防守南堡的清軍用大炮猛烈反擊,吐蕃兵被炸死者不計其數。正在雙方戰鬥進入白熱化的時候,嶽鍾琪率軍趕到,年羹堯命令他率軍直接攻打叛軍大本營,叛軍見清軍援兵趕到,後路被抄,立即敗逃,官兵在後緊追不舍,叛軍全麵崩潰,最後,羅卜藏丹津帶領幾百名殘兵逃跑,西寧轉危為安。
1724年正月,雍正皇帝以羅卜藏丹津背叛國家,罪不可赦為由,命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起兵征討。年羹堯接到命令、迅速展開平叛行動,他首先將陸續到達的6000名清軍分作三路:總兵武正安率軍由北路進軍,總兵黃嘉林和副將宋可率軍由中路進軍,奮威將軍嶽鍾琪和侍衛達鼐率軍由南路進軍,準備二月進兵。同時,對出兵前的各項工作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就在這時,西寧東北郭隆寺喇嘛忽然齊聚操演,又傳令東山一帶藏民於正月十一日叛亂。年羹堯得到消息後立即派嶽鍾琪和前鋒統領蘇丹率軍征剿。10000餘名叛軍在哈拉直溝一帶與清軍展開激戰,清軍奮勇衝殺,連續攻占了三座山嶺,搗毀叛軍10座營寨。隨後乘勝向郭隆寺方向進軍,沿途又搗毀叛軍7座營寨。抵達郭隆寺,發現千餘名叛軍埋伏在寺後的山穀之中,負隅頑抗,於是,清軍將叛軍包圍,采取以槍炮射殺、堆柴火攻、近戰拚殺等方法,最終將這千餘名叛軍全部消滅。這一仗,清軍共消滅叛軍6000餘人,其餘全部投降。
二月,年羹堯采納了奮威將軍嶽鍾琪“乘春草未發”、“搗其不備”的建議,按照兵分三路的安排,立即發起對叛軍的征討。此時,自西寧附近敗走後的羅卜藏丹津,擁兵10萬,退踞於距西寧2000餘裏、青海柴達木以東的敖拉木胡盧(青海北部大小柴旦地區),其大頭目阿爾布坦溫布、吹拉克諾木齊分別率兵駐守在周圍的要隘關口。嶽鍾琪率領精兵5000,戰馬萬匹,馬不停蹄地直撲叛軍的大本營。當時羅卜藏丹津為了掌握清軍的行蹤,曾經派出不少偵察騎兵四處活動,不想這些偵察騎兵與嶽鍾琪的快速騎兵相遇,被清軍迅速殲滅,致使羅卜藏丹津失去了耳目。嶽鍾琪率軍進至哈喇烏蘇,這是叛軍一個要隘關口,由阿爾布坦溫布率軍防守。黎明時分,清軍突然發起攻擊,打叛軍一個措手不及。斬叛軍千餘人,其餘敗逃,嶽鍾琪率軍追逐一晝夜至伊克喀爾吉,將阿爾布坦溫布擒獲,並直逼羅卜藏丹津在柴達木的大營。羅卜藏丹津聞訊向西逃走,嶽鍾琪率軍乘勝追擊,在投降叛軍小頭目彭錯吹因的引導下,晝夜馳行300裏,於黎明時到達青海、西藏交界的桑駝海羅卜藏丹津大營。此時,叛軍分散於水草邊,正在酣睡,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相距幾百裏遠的清軍會在一夜間出現在跟前。清軍殺入叛軍營中,從夢中驚醒的叛軍,大部分被殺或做了俘虜,隻有少部分倉皇逃跑,喪魂落魄的羅卜藏丹津男扮女裝才僥幸逃走,投奔了伊犁策旺阿拉布坦。這一仗,清軍共用了15天,斬殺叛軍8萬餘人,招降數萬人,徹底平息了叛亂。戰後,清政府對青海地區的行政建置作了重大改革,改西寧衛為西寧府,對蒙古族各部采取編旗並設佐領負責管理,同時派駐西寧辦事大臣,管理青海一切政務,使青海完全置於清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