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1679-1726),清前期著名軍事將領。字亮工。清漢軍鑲黃旗人。雍正帝時曾任定西將軍,晉封為一等公爵。父親遐齡,曾任湖廣巡撫。年羹堯先後任四川巡撫、四川總督,兼理陝西總督。被封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襲。年羹堯多次平叛,撫定邊疆,戰功卓著,卻因驕橫放縱招致死罪。
整軍備戰平定西藏
年羹堯進士及第後,初選為庶吉士,授檢討職務。隨即充當四川、廣東的鄉試考官,經過多次調遷後升為內閣學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羹堯提為四川巡撫。第二年,斡偉生番羅都等人聚眾劫掠寧番衛,殺死了遊擊將軍周玉麟。康熙皇帝命令年羹堯和提督嶽升龍前往征剿安撫。嶽升龍率兵前去,擒獲了羅都,年羹堯帶軍行至平番衛時,聽到已擒捉羅都的消息,便率兵返回。川陝總督音泰為此上奏彈劾年羹堯,府部大臣討論認為當撤職罷官,但康熙帝下令留任。
1717年三月,康熙決定進攻盤踞在吐魯番的策旺阿拉布坦。策旺阿拉布坦一方麵組織力量在吐魯番地區迎戰清軍,一方麵派他的弟弟策零敦多布率領一支人馬進兵西藏。由於清軍全力關注吐魯番的戰事,沒有發覺他們的這一行動,結果,策零敦多布領兵6000殺入西藏,拉藏汗組織力量迎戰,因力量懸殊而戰敗,策零敦多布率兵攻拉薩,殺死了拉藏汗。策零敦多布占領西藏的消息傳入京城,朝野為之四震,康熙皇帝決定立即對西藏用兵,平息叛軍。
四川提督康泰授命領兵由四川經青海進軍西藏,前去征剿,但是軍隊由鬆潘出發剛到不遠處的黃勝關,便發生嘩變,隻得引軍退回。此時,已擔任10年四川巡撫的年羹堯,一麵派人前往安撫慰恤,一麵向康熙密奏,稱康泰已失軍心,不能再予以任用,並請求由他親自到鬆潘辦理軍務。皇帝對他主動請戰的行為大加讚賞,不僅應允了他的請求,還派遣都統法喇率兵前往四川協助他進兵西藏征剿叛軍的行動。年羹堯受命後,立即來到鬆潘,整頓軍隊,將策動嘩變的主要組織者繩之以法,穩定了軍心。年羹堯也因此被提升為四川總督兼巡撫,指揮四川所有軍隊進軍西藏的行動。
年羹堯得到康熙的重用和信任後,更加積極地在四川組織進軍西藏的行動。他認真分析了形勢,認為,必須首先搞清楚叛軍的情況。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把握奪取平定叛亂的勝利。針對這種情況,年羹堯派出大批偵探,對敵情進行了深入的偵察,並對進出西藏的各條道路進行了詳細的勘查,最終獲取到了比較詳細和準確的叛軍占領下的西藏內部情況,並掌握了西藏內各通道的情況。與此同時,年羹堯加緊訓練四川的八旗官兵和綠營,策劃指揮軍隊自康定西進理塘、巴塘,爾後進軍西藏的行動。
1720年正月,皇帝命令平逆將軍延信(康熙的侄子)率領清軍大隊人馬,從青海進入西藏。同時任命年羹堯為定西將軍,率領雲南、四川兩省的軍隊從雲南和四川進入西藏。
兩支人馬分別從北和東進入西藏後,策零敦多布親自率領主要兵力迎戰自青海方向而來的延信,分兵2600人迎戰南路的噶爾弼。噶爾弼率軍沿途招降各地的喇嘛和吐蕃的首領,並打敗了策零敦多布叛軍,於八月攻占了拉薩。幾乎同時,策零敦多布與延信軍連續交戰三次,均遭失敗,率殘兵敗將逃往伊犁,清軍順利地獲得全勝。爾後,派軍隊4000駐守西藏,由策旺諾布為將軍,額駙(駙馬)阿寶參讚軍務。
在大軍進入西藏後,年羹堯在後方積極籌措糧食等軍用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入西藏,保障入藏清軍的物資供應。還組織軍隊防守四川與西藏交界的各個通道關口,防止叛軍東竄,並護衛作戰凱旋的各路軍隊。
在西藏與青海、四川交界的索羅木之西的郭羅克,居住著三個唐古特種人的部族,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嚴重威脅了這一地區的安定。不僅如此,他們還公開對抗清朝。此時,升任川、陝總督的年羹堯得到報告後,立即派人前去偵察,根據偵察得到的情報,結合當地的地理條件,年羹堯做出以吐蕃攻吐蕃的平亂計劃,也就是以當地人攻打當地人的辦法。進入郭羅克有三個必經的隘口,這三個隘口都十分險峻,隻能用步兵攻打而不宜用騎兵,如果派大批清軍去攻打,聲勢浩大,占領隘口的唐古特種人得到消息,就會提前做好防備。他們憑借險要的地勢,嚴防死守,進攻肯定難以取勝。年羹堯通過偵察還得知,當地瓦斯、雜穀等地的很多土司都痛恨郭羅克部的肆意惡行,都願意出兵幫助清軍征剿,於是,他便派嶽鍾琪率步兵前往,支持瓦斯、雜穀等地的土司率本吐蕃武裝攻打郭羅克,同時指揮清軍協助他們。不久,嶽鍾琪按照這一方法,很快便打敗了郭羅克的唐古特種人,攻下了寨子40多座,抓獲了他們的首領,餘眾全部投降,叛亂被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