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左宗棠(2 / 3)

同治三年二月(1864),左宗棠下令加緊攻城,楚軍水陸配合,首先攻破城外堡壘,而後分兵攻擊五門。太平軍經多次激戰,已無力再守,乃於半夜從北門突圍。楚軍立即從其他各門湧進,攻占杭州。同日,據守餘杭的汪海洋也棄城而逃。清廷聞報大喜,立即下詔嘉獎,予左宗棠加太子太保銜,賞穿黃馬褂。

太平天國失敗後,太平軍餘部還有十幾萬人馬活動於長江南北。長江以北為賴文光部,後與北方撚軍合一,成為撚軍之一部。江南主要為李世賢、汪海洋部,合計10餘萬眾。隨後,他們進入江西,又南下進入福建。清廷急忙命左宗棠為閩浙總督前往福州,負責鎮壓這支進入福建的太平軍餘部。

十月,左宗棠由杭州起行進入福建。李世賢、汪海洋等受楚軍追擊,於同治四年春(1865)分部退入廣東境內,沿途因多次戰鬥,遭受嚴重損失。左宗棠率各軍緊追不舍,隨即追入廣東。七月,李世賢被汪海洋殘殺,勢力更孤。十二月,汪海洋占據嘉應州作最後的掙紮。同月左宗棠指揮各軍發起總攻,擊斃汪海洋,消滅了其全軍。至此,湘軍與太平軍長達14年的戰爭宣告結束。

創辦船廠開設學堂

太平天國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中國仍麵臨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危機。左宗棠受林則徐、魏源促進國防近代化思想的影響,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國家要打敗侵略者,不僅要有民族氣節,而且還要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軍事工業。他提出,隻有建立自己的水師,才能有效地抵禦來自海上的侵略,而要建立水師,應必須建立造船廠打造兵船。

1866年,左宗棠在任閩浙總督時,在福州馬尾創辦了福州造船廠,即福州船政局,這可以說是中國海軍的萌芽。

他計劃在福州船政局建立之後,建成一艘船,就訓練一船軍兵,使該船有戰鬥力,用五年的時間,就可以造出數條船,建立一支可以與帝國主義抗爭的船隊。還把造船和發展經濟聯係起來,所造船隻可以在海上運輸貨物,促進沿海各省的貿易,既可使百姓富裕,也可使國家富強。

左宗棠不光重視引進西方科學技術,建造中國自己的兵船,對近代軍事人才的培養他也十分重視。他深刻地認識到,造船要配套,造船的同時要培養自己的駕駛和檢修機器的人員,這樣才不會受製於人。要培養自己的製造、駕駛、檢修一整套人員,就要辦學校。於是,1866年,左宗棠在籌建福州船政局時,一麵派人赴西方購置造船所用機器、部件,一麵在福建馬尾山上,開設了福建船政學堂,這是我國近代第一所海軍軍官學堂,免費招收學生,請外國教師來教,學生既學外語(包括英語、法語),又學自然科學和理工學,學習有關造船技術及工藝,學習近代海軍戰術和駕駛等方法。當時船政大臣沈葆楨說出了福州船政局的目的,不重在造成,而重在學習。從這點看,左宗棠是有戰略眼光的,隻要有自己的技術人員,造船就不會有困難了。

當時,大多數軍艦都出自福州船政局。中法戰爭以前,中國有北洋水師、閩江水師和南洋水師。閩江水師十一艘兵艦除兩艘是從美國購進外,其餘九艘均為福州船政局製造。北洋水師的康濟、威遠、眉方、泰安、鎮海等也出自福州船政局,占全部北洋水師艦隻的五分之二。南洋水師的澄慶、橫海、鏡清、開濟、靖遠等也出自福州船政局,占全部南洋水師艦隻的三分之一。左宗棠在建立水師,鞏固國家海防,抵禦列強海上入侵上功勞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