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左宗棠(1 / 3)

左宗棠(1813-1885),清末名將。字季高。湖南湘陰人。曆經清鹹豐、同治、光緒三朝。他是清末湘軍首領之一,洋務派中堅人物。最初與太平軍作戰。光緒帝時督辦新疆軍務,率兵討伐阿古柏,收複烏魯木齊、和闐、伊犁等地,阻遏了俄、英對新疆的侵略,維護了國土完整。

鎮壓起義屢建戰功

左宗棠從小就聰明過人,15歲童子試,第二年赴府度,中得第二名。但此時他的父母不幸逝世,無依無靠的他隻好居住在他嶽父周家。道光十二年,他參加本省鄉試,卻名落孫山,在以後的二次鄉試中,同樣失敗了。左宗棠盡管此時處境困難,依然十分關心國家大事,也開始從事地圖繪製的研究,尤其是對新疆地理最感興趣。此時的左宗棠還受到林則徐的賞識。

鹹豐元年(1851),洪秀全等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爆發。鹹豐二年春,太平軍進軍湖南,勢如破竹,於七月直抵長沙城下,震動湖南全省。

這時,湖南巡撫駱秉章奉調赴京,清廷命原雲南巡撫張亮基任湖南巡撫。在嚴峻的局勢麵前,張亮基感到責任重大,他極力尋找人才來幫助他處理軍政要務。時任貴州黎平知府的胡林翼便向他推薦了左宗棠。

左宗棠任張亮基幕僚不久,張亮基就被調任山東巡撫,經多方勸說,左宗棠又任新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幕僚。他在駱秉章幕府6年,6年中,他深得駱秉章倚重,使其學識才幹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在清統治集團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在這期間,左宗棠大力幫助曾國藩鞏固和擴大湘軍,使之成為一支與太平軍相抗衡的武裝力量。

為挽救危局,清朝廷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曾國藩自宿鬆移軍皖南祁門,並命左宗棠在長沙募練5000兵勇,另立一軍,進援安徽。

鹹豐十年五月,左宗棠在長沙樹起了“楚軍”旗號。他挑了崔大光、羅近秋、黃少春等一批勇敢樸實的湘軍舊將,令其回各縣招募,很快就成立了一支5000人的隊伍。

同年八月,左宗棠率楚軍由長沙出征,經過醴陵,進入江西,原擬去祁門與曾國藩部會合,半路中獲知太平軍已占領皖南重鎮徽州,左宗棠於是率軍由南昌進駐景德鎮,以防止太平軍進入江西。

左宗棠剛到景德鎮不久,就擊退了一支前來進攻的太平軍,又令人從半途截出,再次大敗太平軍,乘勝占領德興,又晝夜追趕,占領婺源。楚軍出師首戰告捷,在江西站穩了腳跟。

十一月,太平軍李世賢部包圍祁門,黃文金部數萬人攻打楚軍。左宗棠以黃少春從後繞擊,將黃文金擊退。其後又與曾國藩派來的猛將鮑超配合,伏擊黃文金,攻占建德,解了祈門之圍。楚軍先後二捷,曾國藩奏準清廷,左宗棠升以三品京堂後補。

鹹豐十一年六月,清廷又授予左宗棠太常寺卿,同時讓他援救浙江。奉旨以後,左宗棠著手謀劃援浙軍務。此時左宗棠手下的人馬已有14000人,他提出整頓浙江軍事的措施:申明賞罰,汰弱挑強,保證餉需;在作戰上他決定采取緩進不輕退的的方針。

同治元年正月(1862),左宗棠統率楚軍進入浙江,首先攻占開化,二月下遂安,由西而東,步步進擊。太平軍在浙人數眾多,李世賢、汪海洋等將領英勇善戰,勢力仍很強大。兩軍進行了長達一二年的反複爭奪戰。

十一月,楚軍攻占嚴州。同治二年春,湯溪、金華、武義、紹興等城被楚軍占領,太平軍範圍日益縮小。四月,清廷命左宗棠任閩浙總督,仍兼浙江巡撫,所統楚軍也擴充到3萬餘人。八月,左宗棠攻破富陽城,隨後進攻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