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馮子材(2 / 2)

三月二十四日,法軍仍分三路進攻,每路約2000餘人。他們還是在開花大炮的掩護下,以主力猛撲中路長牆。激戰中,法軍利用被炮火轟塌的缺口衝上了長牆。馮子材手持長矛,大呼一聲,躍身出牆。他的兩個兒子相華、相榮緊緊跟在馮子材身後,一同衝進敵陣。看到主帥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全軍群情激奮,潛伏的300名勇士突然躍起,在敵群中拚殺;守牆的士兵也大開柵門,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敵人衝去。兩軍短兵相接,展開了肉搏戰,一時間,“肉雨撲征衣”,“血花飛滿麵”,殺得敵人屍橫遍野,致使法軍繳槍投降,並除去帽子作叩首的樣子,可謂狼狽至極。

與此同時,東嶺也發生了激烈的爭奪戰。為奪回被法軍占領的三座炮台,清軍七上七下,不少將士受傷不下火線。王孝琪軍擊敗西路法軍,由西嶺包抄敵後,王德榜部消滅敵人運輸隊後,也從關外趕來夾擊東嶺的敵人。清軍齊心合力,一舉奪回被敵占領的東嶺三座炮台。以此為轉機,清軍逐漸掌握了戰役的主動權。清軍援兵從四麵八方湧來,1000多名越南義勇軍也奮勇投入戰鬥。經兩天激戰,法軍增援被截,彈盡糧絕,被清軍重重包圍。

鎮南關戰役,使法軍已成驚弓之鳥。馮子材決定,乘勝率軍揮戈南下,跟蹤追擊,幫助越南人民收複諒山等失地。

馮子材和王孝琪、蘇元春、王德榜等將領率部進軍。一路上,人不解甲馬不卸鞍,在越南人民的支持下,一路勢如破竹,連戰連捷。二十六日,攻克文淵。二十九日,攻克軍事重鎮諒山,重傷法軍司令尼格裏。三十一日,又收複穀鬆和屯梅,接著猛向郎甲、船頭進軍,準備攻打北寧。清軍攻勢如潮,所向披靡,法軍和被法軍裹脅的越南偽軍,已土崩瓦解。

越南人民由於痛恨法國侵略者,皆紛紛和馮子材聯絡。越南北寧總督黃延金集合各地義民20000餘人,打著馮子材的旗號。河內、太原等地人民也揭竿而起,反抗法軍。他們為清軍籌措糧食,擔任向導,或直接參加作戰。

此時,西線的滇軍、黑旗軍和越南人民義勇軍,在臨洮大敗法軍,接連攻克了越南幾十個州縣。中路的唐景崧部和越南人民聯合攻下了太原。趁此大好形勢,馮子材即約黑旗軍進攻北寧、河內兩省,準備一鼓作氣把法國侵略軍趕出越南。

中越人民抗法鬥爭的偉大勝利,迫使法國茹費理內閣下台,將法軍驅逐出越南已勢在必成。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英、美、俄等國的訛詐,清政府不但與法國政府很快簽訂了《巴黎停戰協定》,宣布停戰,而且於六月九日又在天津簽訂了不平等的《中法新約》。結果,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停戰命令傳到前線,全軍將士無不憤慨,馮子材揮淚班師回國。

中法戰爭後,馮子材相繼調任雲南、貴州提督等職。光緒二十八年(1902)因病去職,次年(1903)七月病逝,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