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元正儀典(1 / 2)

正德皇帝為表誠心,特意步行前往南郊天壇祭天祈年。

這一舉動深深打動了部分淳樸的黎民百姓,然而卻苦了一幹平日裏缺乏鍛煉的文臣。臘月天,穿著各個品級有著嚴格規製的祭祀禮服,縮著脖子拖著笨重的身軀跟在精力旺盛的正德皇帝身後龜速前行。

這五公裏的路程,讓平日裏溫文爾雅的文官喘得毫無形象,而平日裏被輕視慣了的武官則著實耀武揚威了一把。於是便有文臣私下議論說,正德皇帝這是假公濟私,報複之前楊首輔聯合皇太後對他的訓斥。

走在前頭的江彬這才明白,為何那日正德皇帝會一反常態地叫他回來。皇太後與楊師傅可不都是“身邊人”嗎?這事的起因還得從正德皇帝打算改革稅製限製百官花樣百出的舞弊營私說起,這個設想正德皇帝很早之前便和江彬提過,他的說辭是“百姓苦大仇深,好處都讓地方撈了,中.央還得背負罵名。”,正德皇帝自然能預料到推行這項觸及廣大官員利益的改革將會麵臨多大的阻礙,隻是他未料到剛放個話還未形成書麵稿就被皇太後叫去談話了。而更讓正德皇帝胸悶的是,在被皇太後教育了一番後才得知在背後打小報告的正是他的“楊師傅”楊廷和。楊廷和被提拔為首輔以來,向來對正德皇帝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次聯合太後發難著實是出人意料。但他畢竟是文官的表率,是文官利益鏈上舉足輕重的一環,他敲這警鍾也是在告誡正德皇帝,牽一發而動全身,切莫莽撞。

正德皇帝能理解楊廷和的良苦用心,便也隻能拿其餘的文官撒氣。待繁瑣的祭天祈年儀式結束後,心情大好的正德皇帝便帶著筋疲力竭的百官往回走。

幾日後,元正大會儀典在紫禁城外朝的正殿舉行。

奉天殿設儀仗,備太常雅樂,正德皇帝身著袞冕,王公大臣各按品級肅列,向正德皇帝賀歲,諸國使臣也前來獻禮朝賀。

正德皇帝在掌朝會儀節的鴻臚寺卿引導下接受朝賀,給予賞賜,宴勞群臣,並使豹房的伶人戲子上演樂舞百戲,以娛眾卿。

晚宴上,除了特邀嘉賓徐霖外,伶人臧賢也可謂出盡風頭。然而臧賢所不知的是,正德皇帝選他於元正大會儀典上演百戲除了他技藝過人外,還因他雖身為男兒舉止卻過於嬌媚……而舉朝上下最看不慣男子帶女氣者,莫過於內閣一把手——楊首輔楊廷和。

此時,正德皇帝坐於殿上對有幸立於他身後候場的江彬嘖嘖道:“瞧瞧!這身段!這風姿!當年我見他落魄卻不失風骨便一意孤行地器重了他,如今,愈發出落得醉玉頹山了!”說著,意味深長地瞥了眼木頭似杵著的江彬。

江彬沉默地退了步,好離這位活祖宗遠些。

一旁的夏皇後則依舊麵帶端莊的笑,對正德皇帝的話置若罔聞。

這位夏皇後乃上元人,正德元年被冊立為皇後,始終安分守己,從不幹預朝政。隻在正德皇帝搬離紫禁城前時時將正德皇帝的一舉一動彙報給皇太後張氏,故而不得正德皇帝寵幸,至今未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