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不厭其詳地介紹一下劉備奪取益州之後,建立起來的第一個政權機構。讓我們瞧瞧,包括諸葛亮的那套人馬到底在這時候劉備的心目中占據了什麼位置?
劉備集團的政府機構主要有行政決策中樞及其辦事機構、地方機構。行政決策主要由三個人負責:
No.1 益州牧:劉備。
屬官有:從事中郎(劉備的辦公室主任)——伊籍。劉備的舊部,為人機警,辦事敏捷,待遇僅次於簡雍、孫乾。益州的法律《蜀科》就是由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李嚴五人共同製定的。
No.2謀主、蜀郡太守、揚武將軍——法正。
法正竟然成了男二號,這多多少少讓諸葛亮的粉絲們憤憤不平。其實光憑謀主兩個字,就足以讓法正淩駕於諸葛亮之上。謀主,絕不是簡單的出點主意,而是位高權重,掌握實際軍權。相當於總政治部、總參謀部。再加上法正身兼蜀郡太守,也就是益州首府成都的長官,簡直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屬官:益州治中從事——彭羕。主管人事的蜀郡太守助理。這個彭羕原是劉璋的部下,雖然身長八尺,算的上一個美男子。本來隻是個下級的文員,卻為人傲慢無禮,心比天高。劉璋很討厭他,摘了他的烏紗帽,把他貶到軍營去扛木頭。後來劉備入川,彭羕大拍馬屁,劉備芳心大悅,就委以重任。但是彭羕的奸猾逃不過諸葛亮的眼睛,諸葛亮曾經勸誡過劉備,彭羕誌大才疏,肯定會出問題的。果然不出諸葛亮所料,彭羕後來愈加瘋狂,竟然公開辱罵劉備是個荒唐的老糊塗(老革荒悖),甚至對馬超說過大逆不道的話,說什麼你在外頭,我在內頭,我們就可以出頭。
劉備盛怒之下,將彭羕打入大牢處死。彭羕曾經被劉璋拋棄過,劉備起用了他,可是最終還是忍無可忍地將他殺頭了,可見劉璋的眼睛也是雪亮雪亮的。
督軍從事——費詩,劉璋舊部。主管軍事。
議曹從事——杜瓊,劉璋舊部。主管政務。
典學校尉——來敏,劉備舊部。主管文化。
勸學從事——尹默,劉備舊部。主管教育。
學士——許慈,劉璋舊部。蜀郡教育總長。
議郎——孟光,劉璋舊部。從政顧問。
功曹書佐主簿——李恢,劉璋舊部。主管文書、檔案。
蜀郡北部都尉——陳震,劉備舊部。主管治安,後改任為汶山太守。
No.3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諸葛亮。
有了大謀士法正的存在,諸葛亮隻好屈居第三了。劉備為了治理益州,專門設置了左將軍大司馬府事,相當於內務部和後勤部。
掌軍中郎將——董和,劉璋舊部。為官清廉,為民所擁戴。劉備讓他做諸葛亮的副手,共掌左將軍大司馬府事。
左將軍府屬官:
左將軍掾——馬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這個馬良可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有五個兄弟,都有才華,其中一個就是馬謖。鄉裏的老百姓有句口號,馬氏五兄弟,長白眉的那個最好。馬良就長著一對白色的眉毛,真是世所罕見。馬良跟諸葛亮的關係非同尋常,是諸葛亮的結拜為兄弟,甚至說兩人有親戚關係。別人稱呼諸葛亮,小心翼翼的,滿口“軍師”,非常尊重。馬良卻隨隨便便直呼“哥啊”、“兄長”,讓人聽了心裏直癢癢的。
左將軍長史——許靖。左將軍府的秘書長。這個許靖有個不光彩的經曆,他本是劉璋的蜀郡太守,但是在劉備圍困成都時,準備臨陣脫逃,投降劉備。結果被劉璋發現了,投降未遂。劉璋倒是為人寬厚,自己都是泥菩薩了,也不怪罪許靖。因而劉備很鄙視許靖,不想再錄用他。法正知道許靖有點才能,勸劉備說,徒有虛名這個詞語說得就是許靖。但是主公剛剛締造大業,應該重用許靖,讓天下人都知道主公求賢若渴。劉備想一想,法正說的也是,就錄用了許靖。
左將軍司馬——龐羲。參謀人員。
左將軍兵曹掾——楊儀,劉備舊部。主管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