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劉璋表現出極大的愛民之心,我跟老爹統治益州二十多年,並沒有給老百姓帶來多少的恩惠。如今打了三年仗,屍橫遍野,都成了野草的肥料。而這一切都是我的罪過,如何讓我安心?
跟劉備頑抗到底,無異於玉石俱焚。在馬超投靠劉備後不到十天,劉璋做出一生中最英明的決定,下令大開城門,與簡雍登上一輛牛車,投降劉備了。成都的老百姓和官員們無不痛哭流涕!這是一個失敗的領導人,同時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領導人。至少劉璋不像曹操那樣殘忍,也不像劉備那樣狡詐。我們不得不承認,劉璋是東漢末年最好的地方統治者,他的失敗並非因為無能,也不是因為無謀或者無勇。我們可以說劉璋傻、笨,但不能罵他愚蠢。如果是在和平安定的盛世,劉璋說不定可以名垂千古。劉璋體恤愛民,任賢用能,在他的治理之下,益州民殷國富,戶口百餘萬。但是在那個戰爭頻仍的大混亂時代,劉璋的仁慈和無私隻能成為諸侯爾虞我詐、不擇手段爭霸的犧牲品。
麵對著勝利者劉備無法捉摸的笑容,劉璋是問心無愧的。他的所有財產全部被劉備奪去了,而自己也被貶為振威將軍,實際上卻成了一介草民,離開了生活幾十年的故土,到荊州的公安去度過餘生。但是像劉璋這樣的弱者注定會被強者任意操縱的。即使沒有投降劉備,也會成為曹操的盤中美餐。劉璋在荊州過了六年的平淡日子之後,孫權擊殺關羽,奪取了荊州。為了掩人耳目,孫權假惺惺地恢複了劉璋的官號——益州牧,駐地秭歸,但實際上成了孫權的玩偶。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劉璋在秭歸病死,淒涼地結束他那讓人恨、讓人笑、讓人憐的爭議一生。
劉璋的仁慈和軟弱造就了劉備,盡管西進運動的道路上荊棘密布,一度在雒城遭遇險阻,益州名將楊任的頑強抵抗幾乎將劉備拖入了持久戰的沼泥。但是在最後的關頭,諸葛亮雪中送炭,讓劉備化險為夷,鳩占鵲巢,由局外之人一躍成為益州的主人。勝利來之不易,這是諸葛亮草廬對“跨有荊益”路線的勝利。
劉備入主成都之後,也是一片狂喜,奮鬥了近二十年,終於由一個遭人冷眼的街頭小販子蛻變成雄踞一方的霸主。於是下令大擺酒筵,全軍狂歡三天三夜。
但是,打下江山難,守好江山更難。奪取益州,隻是萬裏長征剛剛邁出了第一步,未來之路依然遙遠,依然艱難!
7、益州三巨頭
劉備麵臨的第一個難題是怎樣治理好益州,而要治理好益州人才是最關鍵的資源。益州不是荊州,就一條長江、幾座城池。益州地大物博,逛一圈也要大半年。一天到晚,軍政大事,雞毛蒜皮事,好比長江的流水連綿不絕。別說耗費心思去料理了,就是看著案頭不斷升高的奏章文書,也讓你頭痛得快要炸裂。所以選擇好人才,是首要之務。劉備很幸運,他根本就不愁人才,益州的前任領導劉璋給自己留下了一大筆財富。劉璋不但把千裏沃土益州無償轉讓給劉備,而且也附帶贈送了一整套龐大的官僚機構,劉備隻要稍微加以改造,就可以坐享其成,高枕無憂了。
盡管諸葛亮為了攻取益州殫精竭慮,但是劉備一旦成功之後,對自己的態度有了微妙的變化。不再是那種一旦離開了諸葛亮,劉備就無法生存下去的魚水之情。劉備似乎是有意識地在疏遠諸葛亮,先是龐統的到來,奪去了諸葛亮建立奇功殊勳的機遇,要不是龐統殞命於落鳳坡,恐怕劉備隻會一輩子把諸葛亮甩在荊州,成為關羽的軍師助手。然後就是法正的棄暗投明,徹底取代了諸葛亮在劉備心中的位置。就這樣,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中,由男二號變成男三號了。
劉備入住益州之後,在原來劉璋的官僚機構基礎之上,進行重新改組,除了大部分留用之外,劉備也不忘把荊州的那些老部下都整合進去,畢竟跟隨了自己這麼多年,即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