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屈身於內(5)(1 / 2)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在南鄭沔水之源北岸的壇場之上,旌旗遮天蔽日,戈戟遍地林立,文臣武將左右分班,按序而列。誦讀洋洋灑灑的奏表之後,劉備在無數雙熱辣眼睛的注目之下,緩緩登壇,戴上王侯的璀璨冠冕,捧還二十三年前賜給自己的假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章、綬帶。從今之後,劉備有了一個響當當的名號——漢中王。

主子的地位升級之後,做奴才也總該跟著提升一下身份。於是益州的那班人一個個都升官加爵了。

王太子,劉禪。

太傅,許靖。

尚書令,法正。

前將軍,關羽。

右將軍,張飛。

左將軍,馬超。

後將軍,黃忠。

劉備能夠順利攻取漢中,法正立下了第一功,劉備封他為尚書令,實際上就是丞相的職位。五虎上將除了虎威將軍趙雲之外,全都冠以前後左右的榮譽稱號,劉備為什麼這樣子安排,實在令人費解。

至於諸葛亮,仍然做他的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內務部長和後勤部長,在劉備集團中的重要性已經遠遠落於法正之後。可見此時諸葛亮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跟荊州之時相比,已經漸漸沉淪下去了。莫非在征討漢中之時,向諸葛亮緊急求援,諸葛亮卻反應遲鈍,由此引起了劉備的猜忌?

在劉備兩次最重要的軍事行動中,益州之戰和漢中之戰,劉備都沒有帶上諸葛亮。這多多少少表明,劉備對諸葛亮的軍事指揮才能不太信任了。劉備對諸葛亮的信賴連龐統也比不上,更遑論謀主法正了。曾經策劃出“草廬對”這麼一個宏偉壯觀的戰略構想,而如今的地位卻是如此的微妙、尷尬,這叫諸葛亮情何以堪?

但諸葛亮就是諸葛亮,為了自身的理想,他是決計不會有任何顧慮的。

劉備即位為漢中王,定都南鄭。但隻是對漢中主權的一個宣示,畢竟還是要回成都的。可是回去之後,漢中這麼一個極其重要的北伐前沿要交給誰,成了最為人矚目的大事。

論重要性,漢中足以與關羽鎮守的荊州相提並論。既然荊州給了二弟關羽,那麼漢中非三弟張飛莫屬了。這似乎一點懸念也沒有,就連張飛自己也信心滿盆,甚至做好接手漢中的心理準備。

沒想到劉備臨門一腳,火線提拔牙門將軍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令眾人大跌眼鏡。劉備用人就是如此鬼神莫測。

回到成都之後,為了更有效管轄漢中這塊寶地,劉備下令從成都到白水關一千五百裏之間,沿途設置了館舍、築起了亭障,一共有四百多處。

此時的劉備仿若天上的炎日,傲然藐視著整個大地。是啊,經受過那麼多苦難,如今霸業已成,統一全國指日可待,忍氣吞聲、仰人鼻息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難道還有必要像過去那樣深藏不露、韜光養晦嗎?一個人活在世上,該抬起頭的時候就應該像一朵寒冬的梅花,驕傲地揚起高貴的腦袋。

8、傲慢的二把手

但是在劉備集團中,最傲慢的並非劉備,而是荊州的守護神關羽。世間的英雄人物,除了大哥劉備之外,還沒有誰能夠讓關羽仰視著。五虎上將,說白了隻是關羽的一個陪襯。沒了關羽,恐怕連五鼠小兵也談不上。張飛是自己的義弟,無論如何都要屈身於自己之下。常山趙子龍雖然勇猛,但是入道時間比自己晚。

至於那個被諸葛亮吹捧“黥、彭之徒”的西涼馬超,一提到他就讓關羽生氣。一個被人追殺得無路可逃,連自己的老婆和兒子也不保的殘花敗柳,怎麼會躋身於五虎之列?關羽曾經一度鬧著要入川,跟馬超單挑,以證明自己質疑的合理性。要不是諸葛亮囉裏囉嗦地說了一大堆肉麻的話,恐怕關羽早已和馬超扭打成一片了。

但最讓關羽生氣的是老將黃忠。

劉備自稱漢中王之後,賜封關羽為前將軍,賜封黃忠為後將軍。雖然一前一後,地位高低一目了然,但是關羽壓根兒就瞧不起黃忠。盡管黃忠也是胡子一大把,可跟關羽飄逸如流水的美髯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當劉備派往荊州的前部司馬費詩,恭恭敬敬地捧上“前將軍”的大印時,關羽漲得滿臉通紅(羅貫中說關羽麵如重棗權當娛樂而已),怒發衝冠,關某堂堂偉丈夫竟然跟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兵並駕齊驅,豈不遺笑千年?麻煩你把大印拿回去吧!

嚇得費詩一大跳,趕緊搜腸刮肚,舉出一大堆典故來,小心翼翼地勸說,要想建立一番豐功偉績,就必須使用各色各樣的人才。西漢的蕭何、曹參在穿開襠褲時就跟劉邦一起玩過泥巴,而韓信、陳平在很遲之後才因走投無路加入了劉邦的隊伍。可在功勞排座次的時候,韓信是第一位,蕭何、曹參卻從未埋怨過一聲。黃忠由於一時的立功,漢中王才不得不把在功勞簿上記下他的名字。可是在漢中王的心中,怎麼可以跟關大帥一般輕重?再說,漢中王與關大帥同為一體,休戚與共,榮辱相依,關大帥根本就沒有必要計較那些什麼身份高低、爵位尊卑的蒜皮小事。我隻是一個小小的使者,奉君命而來。如果關大帥不想要大印,我就拿回去好了。隻是收回去之後,恐怕到時候關大帥就後悔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