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真摯的友誼(3 / 3)

那個年代裏,這部描寫蘇聯英雄人物保爾·柯察金的小說曾風靡一時,特別是在青年人的心目中具有極崇高的位置。不少人都將保爾的這段活作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隻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鬥爭。

雷鋒滿懷著深情講述著保爾·柯察金的故事,不僅打動了張棋,連原本很熟悉這本書的楊華和易珍也被深深吸引住了,仿佛從雷鋒的敘述中聽到了過去她們還不曾體會到的東西。

後來在鞍山鋼鐵廠的那段日子裏,雷鋒經常用保爾的精神來鼓舞三位姑娘克服困難,使她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做出了優異的成績。以後三位姑娘見了雷鋒,都打趣地叫他“保爾”。

生性開朗活潑的雷鋒,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很快交上一批好朋友,但也不是什麼樣的朋友都交。那些整天就知道講吃講穿講享樂的人想跟雷鋒交往可就難了,因為他的原則性太強。

雷鋒的第一愛好是看書,一有空不是上書店,就是鑽圖書館。青年工友們下了班大多愛去逛街、看電影,或者上公園,到俱樂部跳舞,但這些都吸引不了雷鋒。

有一次,三位女友商量好了,一塊來“質問”雷鋒為什麼不跳舞?

雷鋒坦然地回答:“大家勞累了一天,利用業餘時間跳跳舞、讀讀書,我覺得都挺好。”

三位姑娘異口同聲地說:“那你為什麼隻讀書,不跳舞?”

雷鋒笑了,說:“我並不反對跳舞呀,隻是反對把業餘時間都用在跳舞上。”

“那好,我們定個‘公約’,”姑娘們馬上說,“以後我們跟你一塊上圖書館,但周末,你得跟我們去跳舞!”

雷鋒含笑答應了。其實這並不是第一次同她們定“公約”,剛到鞍鋼時,為吃飯問題就定過一個。

雷鋒和三位姑娘都來自南方,從小吃的是大米,到鞍鋼以後,一日三餐至少有一半是吃玉米麵窩頭。開始的時候,實在難以下咽,尤其是姑娘們,一頓飯連半個窩頭也吃不下去,常常把剩的窩頭丟在食堂的桌子上就走人。

雷鋒開始吃窩頭時也咧嘴,但每頓飯至少要咽下去兩個,他還樂嗬嗬地對人說:“到北方要具備兩個不怕:一不怕天冷,二不怕吃窩頭。”

有一次,雷鋒把姑娘們丟棄的窩頭收拾起來,帶回宿舍自己吃,又到食堂買了一飯盒大米飯,悄悄送到姑娘們的宿舍,還留下一張不署名的字條: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要鍛煉自己,吃不下窩頭的人吃下這盒飯。

姑娘們當然馬上就猜到了是雷鋒幹的,慚愧之餘,又有點不服氣。第二天找到雷鋒,同他定了一個“公約”,今後她們保證好好吃窩頭,但再不許他往宿舍裏打飯打菜。

雷鋒笑道:“這個公約定得好,我完全同意。”

真摯友誼給生活帶來了許多情趣和歡樂,使得他們在鞍鋼的那段生活成為永遠美好的記憶。至今這三位女友還各自珍藏著雷鋒留給她們的小小的紀念品。

楊華有一把紅色的塑料梳子。那是在赴鞍鋼的途中,雷鋒看到她的梳子掉了好幾個齒,趁在武昌轉車的機會,到商店裏買來送她的。後來,這位陶瓷工的女兒,常把一束白蘭花和這把紅色的梳子,插在她隻從家鄉帶來的紫色彩釉的陶罐裏。

張棋保存著雷鋒送給她的那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成了她最珍貴最心愛的東西,一直伴隨著她以後的生活道路。

易珍,這位一直暗中對雷鋒懷有特殊情感的姑娘,得到的是一個筆記本,裏麵有雷鋒特意為她寫的兩句話:“請記住:船,能夠乘風破浪才能前進;人,能夠克服困難才能生存。”

易珍後來回憶他們這段真摯的友情時,對雷鋒的為人曾做過這樣的評價——“你渴了,他就是一滴水;你餓了,他就是一粒糧;你心裏暗了,冷了,他就是一團火,一線陽光;……他很平凡,但他把自己僅有的一點光和熱,全部獻給了人民,獻給了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