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在部隊裏(4)(3 / 3)

這三種人在這個社會上都有,但還是學學第三種人為好。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我覺得有這麼一段話是值得當今青年一代深思的,也是生活、工作中的座右銘。這段話就是:“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憶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生活庸俗而羞愧;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鬥爭。’要趕緊生活,因為一場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個意外的悲慘事件,都會使生命中斷。”

這就是我看了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後的一點隨感。

一九八一年六月三十日

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了。這次會議是在黨成立六十周年前夕召開的,說明具有重大的意義。這次是中央更換了主要領導人,胡耀邦同誌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同誌當選為中央軍委主席。對於這一決議,作為一個黨員,我是堅決擁護的。要堅定不移地深信黨中央能夠帶領全國人民共同完成四化大業。

一九八一年七月三日

執行任務的名單公布了,大夥都興高采烈,可我卻悶悶不樂。原來這次執行任務把我分配在後勤組,負責後勤保障,這真是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找隊領導、股領導反映多次,還是老話一句:服從分配;或者是,你身體有病。作為黨員,服從命令是應該毫無怨言、不講價錢的,但這次執行任務或許是我最後一次了。作為一個黨員應該到火線上經受考驗才對。當然如果支部已定,作為一個軍人和黨員,應該堅決服從,並且堅決完成好任務。但我的爭取目標還是要求到捕俘組去。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四日

收到××的一封信,主題是勸我早點複員。原因是如今廣州和全國各地一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給百姓們帶來了很大實惠。他就是當前許多年青“實惠主義者”的一個。大概他看了我這樣評價他,可能會生氣呢。難怪他在信中說我這個當兵的,思想不免有點落後了。這點我不否認,確是跟不上形勢了。不過,如果不是身體狀況,我還是願意在部隊幹下去。當兵前在父母麵前的諾言尚沒完全實現,這樣回去總覺得有點對不起父母,也為沒能達到理想中的目標而感到遺憾、慚愧。

當然,我複員後也會參加到他及“同盟者”的行列,為了昨天的明天,為了當今眾多的青年們不可避免的實際問題(自己毫無疑問也會存在這種問題),而日夜“奮鬥”。但我還是要學習,這是青年們當前不可缺少的重要生活內容。如果缺少了這項內容,那就談不上什麼“實惠”或“奮鬥”了。

一九八一年七月三十一日

明天便是“八一”建軍節了。這也是在部隊過的最後一次“八一”節了。四年的時間轉眼消逝,而自己卻常為沒有幹出什麼成績回家拜見父母感到慚愧,對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如何度過時時憂慮著。

如何建立起信心?如何在人生道路上繼續以新的步伐穩定前進?這些都是自己今後要考慮的事情。

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五日

今天忽然心血來潮,想利用這段時間寫篇小說,反映偵察兵生活,主題是“一個極平凡的人”,或“平凡人之死”。但願這次不要像以前那樣輕易流產,同時也需要毅力,不能憑幻想。

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今天總算戴上大紅花,被全隊熱烈歡送光榮退伍了。前一段時間天天盼著這一天,可是這一天到來了,心裏卻油然產生了眷戀之情。是啊,部隊的生活是我邁進社會的第一步,幾年來的如火如荼的生活,鍛煉了自己,使自己學會了許多知識,也懂得了不少東西,尤其是自己有幸經受了戰火的考驗,這是一生中值得驕傲的。因此,在離開部隊的最後時刻,心裏是甜、酸、苦、辣,難以描繪出來,隻能望著告別人群中那一張張熟悉的臉,喃喃地說:“再見了,弟兄們,祝你們繼續爭取更大成績。”就這樣懷著這種心情離開了部隊,踏上往南寧開去的汽車。隨著車輪的滾動,標示著自己又踏上新的生活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