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榮的忍讓為他帶來了成果,但並不意味著其他人的忍讓也可以獲得美好的結果,最起碼威爾遜最初的忍讓就給他帶來了很大的煩惱。
威爾遜是國家圖書館的職員,由於自己是從加州應聘來的,在工作中他處處小心、事事謹慎。對每位同時都畢恭畢敬,偶爾與同時發生點小摩擦,他從不據理力爭,總是默默地走開。無論是在工作上將責任推給他,還是將過錯加在他身上,他都沒有抱怨過,一味地忍讓。在威爾遜看來,隻要自己一直忍耐,總有一天,同事們會看到自己的好,從而跟自己好好相處。但事實上,卻與威爾遜預想的結果剛好相反。由於同事們見他吃了虧也默不作聲,就越來越覺得他太老實、太窩囊,於是,就變本加厲的欺負他:值班時讓他代班,連聲道謝的話都沒有,搶他的功勞,也從不手軟。
威爾遜就這樣忍氣吞聲地過了兩年。每當想起自己吃虧的種種事情,威爾遜心裏都很不是個滋味,尤其在獎金分配上他永遠是得到最少的,但事實上做事最多的人卻是自己。威爾遜不得不靜下心來思考是不是自己的為人處世太過於忍讓了。反思過後的威爾遜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於是,便不再隨便替明明沒有事情的同事值班,在同事無故地使喚他時,也懂得說“不”了,雖然如此,但同事們還是沒有看出威爾遜要改變的決心,還是有事沒事就讓威爾遜幫忙,即使這次遭到拒絕,下次還是找上威爾遜。這一點,讓威爾遜十分困擾。
終於,有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威爾遜在大家麵前表明了自己的決心。那次,同一組的一位同事因為在工作時間開小差,出去約會,而導致圖書館丟了兩本書,在主管追究責任時,這位同事卻把過錯推到了威爾遜身上,說那天是威爾遜替他值班的。當時,威爾遜並不知道這件事。之後,主管就丟了兩本書的事,召集了所有圖書管理員,開了一場批評大會。在會上,主管通報這件事,並責備威爾遜時,威爾遜馬上就從自己的位子上站了起來,他大聲地說道:“主管,今天的事你可以調查,查一查值班表。今天根本就不是我的班,怎麼能說我不負責任。主管,有人是別有用心想讓我替他頂罪。在這裏,我順便告訴大家,我不是軟蛋。大家在一起共事也是有緣,我實在是不想和同事們爭來爭去罷了。以後,誰要再像以前那樣待我,對不起,我就不客氣了。”從此以後,威爾遜發現同事們對他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轉變。他也抬頭挺胸起來,不再扮演被人欺負的老實人的角色了。
威爾遜的經驗告訴我們:忍讓一定要有一個度,一味地、毫無界限地忍讓,它隻是一種懦弱和無能的表現,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愚蠢。要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一個真正有工作經驗的人應該既要有度量,又要有骨氣,該忍讓的時候要忍讓,但忍讓一定要有個限度。有限度的忍讓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這一點也可以從黃金榮身上學到。如果黃金榮在知道毛森的手下還在監視自己的公館時,置之不理,那麼即使最後,毛森知道綁架案不是黃金榮主使的,他也不會因為懷疑黃金榮而感到愧疚,甚至覺得自己的懷疑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由於黃金榮及時采取行動,找出了綁架案的幕後主使人,這在無形中,是給了毛森一個大耳光,同時,也讓他明白,他黃金榮是個說話算話的人,他說綁架案不是自己做的,就不是自己做的。這多少也贏得了上海人對黃金榮的尊重,奪回了一些自己的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