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教堂或其他地方發表悼念演講。國會不要致悼詞。舉行葬禮時,除我的家庭成員、我的解放功勳團戰友和科龍貝市議會成員以外,不要留別的位子。法國的男女同胞如果願意的話,可以陪送我的遺體到達它的最後安息地,以給我的身後遺名增光。但我希望靜默地把我的遺體送到墓地。
我聲明,我首先拒絕接受給予我的任何稱號、晉升、榮譽、喪幛和勳章,不論是法國的,還是外國的。授予我上述任何一項,都將違背我的最後願望。
戴高樂寫的這些話,十八年以後實現了。一切都按他的遺囑辦。然而,人民不會忘記將軍為自由、獨立的法蘭西所做出的巨大貢獻。盡管科龍貝的葬禮像將軍遺囑要求的那樣異常簡單,無聲無息,巴黎卻有幾十萬人冒雨聚在凱旋門,向這位法蘭西民族英雄致敬告別。前來巴黎致哀的除蓬皮杜總統等政府官員外,世界有六十三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他們中有美國總統尼克鬆,前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波德戈爾內,有英國首相愛德華·希恩,有伊朗國王巴列維,還有代表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威爾士親王,還有幾位同戴高樂將軍這打過交道的英國前首相威爾遜、麥爾倫和艾登。
從遙遠的中國,毛澤東發來唁電,對這位“反法西斯侵略和維護法蘭西民族獨立的不屈戰士表示誠摯的悼念和敬意”。人們在戴高樂陵墓的一側還發現有毛澤東和周恩來為將軍敬獻的兩隻大花圈。
一代偉人去世了,盡管對於他的功過是非評說不一,但有幾點卻是法國人民所公認的,也是寫在曆史書上的。這就是:
戴高樂拯救了法國的榮譽,也拯救了法國本身,法國和戴高樂其實基本是同義詞。
希維政府是非法的,因為貝當與納粹分子簽訂了停戰協定。它沒有繼續戰鬥,而是投降了,放棄了一半以上的國土,並且後來與敵人合作。
戴高樂在1940年6月18日的呼籲給了他“合法地位”。此後,他一直是國家法統的監護人和保衛者,甚至在他不任職期間也是如此。
是戴高樂恢複了法蘭西共和國的偉大聲譽。
這就是戴高樂留給法國人民的遺產,也是他在法蘭西曆史上寫下的光輝篇章。對戴高樂的個性和統治曆史,一位法國問題專家用下麵幾句話作了概括,即:“無畏、尊嚴、愛國、頑強、獨立、堅定。他的戰友和他的敵人都認為:他是一位曆史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