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1月9日,戴高樂照常工作了一整天,當晚,因心髒病突發猝然逝世。再過13天,他就整整80歲了。11月12日,法國科龍貝多村的一個小教堂,正舉行著一個十分簡單的葬禮,隨後,死者平靜地入土為安。沒有盛大的場麵,沒有高大的墓碑。人們很難想像,這裏安葬的是繼拿破侖以後法國一位最偉大的政治巨人戴高樂將軍。將軍是一位力挽狂瀾的傳奇英雄,是一位反法西斯侵略和維護法蘭西民族獨立的不屈戰士,他為法國人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他那無畏無懼、頑強不屈的奮發精神,受到法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廣泛稱頌。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政治巨人,盡管生前名揚世界,功績顯赫,但他的葬禮卻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他的墓碑上按照他的遺囑,隻寫著“夏爾·戴高樂(1890-1970)”1970年10月。他死時沒有任何痛苦,更不知道自己會死。僅差兩個星期,他就整整八十歲了。
對於戴高樂的猝然去世,夫人伊馮娜始終保持著鎮定,她很能控製自己。她一刻也沒有失去理智,努力抑製著悲痛,而且立即麵對著她應該獨自處理的一切。她要苦蓋神父打電話給在巴黎的布瓦西厄將軍,向他宣布將軍之死,並請他通知菲利普·戴高樂。這位教士隻對布瓦西厄說:“你的嶽父剛剛離開我們……”
當時的蓬皮杜總統次日早晨8點半得悉此事。中午,他向法國人民做了如下的廣播講話:
男女同胞們:
戴高樂將軍逝世了。法國失去了親人。1940年,戴高樂將軍拯救了我們的榮譽。1944年,他領導我們走向解放和勝利。1958年,他把我們從內戰的威脅中救了出來。他使今天的法國有了自己的製度、獨立和國際地位。
值此舉國哀悼之際,讓我們當著悲痛的戴高樂夫人和她的兒孫之麵向他鞠躬致敬。讓我們估量一下感激之情加在我們身上的責任。讓我們向法國保證,我們決不辜負我們所得到的教誨。願戴高樂永遠活在全國人民心中。
11月10日,愛麗舍宮發布了將軍關於他的葬禮的遺囑。這遺囑早就寫好了,從來沒有改動過。事實上,早在1952年1月16日,將軍就將這遺囑以密封信的形式,親手交給了蓬皮杜。將軍規定,這密封的遺囑隻有在他去世後才許啟封。現在啟封的時間到了,信中寫到:
我希望在科龍貝教堂舉行我的葬禮。如果我死於別處,我的遺體務必運回家鄉,不必舉行任何公祭。
我的墳墓必須在我女兒安娜安葬的地方,日後我的夫人也要安息在那裏。墓碑上隻寫:
夏爾·戴高樂(1890-)。
葬禮要由我的兒子、女兒和兒媳在我的私人助手們的幫助下安排,儀式必須極其簡單。我不希望舉行國葬。不要總統、部長、議會代表團和公共團體代表參加。隻有武裝部隊可以以武裝部隊的身份正式參加,但參加的人數不必很多。不要樂隊吹奏,也不要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