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父親一向自視甚高。開始的時候,他認為對兒子的音樂教育,自己完全可以勝任,無須另聘教師。因此,他總是親自教貝多芬彈鋼琴,但由於他的鋼琴水平並不特別出色,而且由於性情急躁,他總想把自己所知道的音樂知識,一下子都灌輸到兒子的腦子裏去。因此使得貝多芬學習很吃力,而且一旦沒學好,就會遭到父親一頓痛打。貝多芬的母親對此十分憂慮。
一天,有位名叫勃倫寧的先生來訪。父親拉著小貝多芬的手,把他領到鋼琴前輕聲說:“勃倫寧先生要聽你彈琴,你可要好好表現。”貝多芬是個內向的孩子,不善於在人前表現自己。於是,他就把練得很熟的一首樂曲彈了一遍。他剛彈完,勃倫寧先生就大聲喊道:“太好了!這孩子真是個神童!”父親對此感到很自豪地說:“您還不知道吧?這孩子可是我親自教出來的。”勃倫寧先生愣了一下說:“您應該為他請一個專業鋼琴教師。”貝多芬的母親也插話說:“可不是嘛,我已經說了不知多少遍了,他總是不聽。”
父親起初有些不太高興。勃倫寧先生連忙說:“我知道您也是個很出色的歌唱家,但是教孩子是另一回事,需要很多的理論知識,還得有兒童心理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要有耐心,所以我建議您還是為孩子請位專業教師比較好。我可以向您推薦一位老師,他就是教堂的風琴師——伊登先生。”
父親考慮了一會兒,還是答應了。
貝多芬的父親給貝多芬請的這位音樂老師是貝多芬爺爺的朋友,是一位宮廷老管風琴師。
老伊登是個慈祥、善良的人。當貝多芬的父親向他說出自己的願望時,老人深情地說道:“我的好孩子,我覺得過錯在你身上。我現在73歲了,但是我所想到的和知道的,就是一個鋼琴家總是要一個鋼琴家來當老師。你不是鋼琴家,我的孩子。你所會的那些,大概你兒子自己也早已經就會了,你卻怪他認為無聊、不用功。你把他帶到我這裏來,我願意教教他。如果我能夠在入墳墓之前,對寶貴的路易斯盡一點力量,那也算我的福氣。”老人的話多少打動了貝多芬父親的鐵石心腸,似乎看到了一道聖光照亮了兒子的前程。第二天,他就領著兒子去拜見老人。此時的貝多芬,還沒有從對抗中扭轉過情緒,對父親、對鋼琴、對音樂,都充滿了敵意。他很不情願地隨父親邁進了老伊登供職的大教堂。教堂裏莊嚴肅穆,壁畫上聖母懷抱嬰兒,靜靜地坐著。一縷陽光從天窗射入,使室內顯得溫暖而和煦。貝多芬感到自己鬱積在心裏的緊張和焦慮被這聖潔的氛圍慢慢地化解了。忽然間,一個輕微的聲音在空氣中飄蕩,緊接著是又一個、第三個、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彙集成一種共鳴。隨著時間的延續,又化為一首古老的聖歌。貝多芬怔住了,這樂音不像是人間的聲響,而像是來自遙遠的上蒼。他猛然一陣頓悟:這才是音樂。原來音樂竟然如此美妙、如此動人。他學了這幾年的琴,怎麼居然毫無察覺呢?當最後一個音符消逝之後,貝多芬低聲問道:“爸爸,這是誰作的音樂?”父親指了指一架管風琴旁的一位白發老人,說:“去吧,孩子。”那正是老音樂家伊登。從此,小貝多芬開始拜伊登老人為師,跟他學習音樂理論和鋼琴。這一年是17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