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豐幼穎悟,謙誠好學。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進士,累官翰林院侍講,值起居注館,挾一匣肩輿中,朝夕自隨,其所記錄,雖子弟及門,秘不以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任順天鄉試同考官,翌年任會試同考官。雍正二年(1724年),為四川鄉試主考官,選拔英俊,獨具卓識,所取舉人後多成英才,時譽稱“當代伯樂”。後為雍正帝講授《大學·明新至善》章,雍正受感動,賜貂衣、名茶及筆墨,對侍臣日:“鞏某老成持重,爾等皆當效法。”雍正四年(1726年),任順天武闈副主考官後,出為雲南學政。任內端士品,正文體,勤考課,除積弊,整飾文風,令各縣義學、私塾,慎選明師。視事三年,孜孜不倦,學風大振。離任之日,雲南學子護送300公裏外至四川邊界,架設雲梯,於金沙江岸絕壁鐫刻“鞏太宗師”四字以紀念。回京後.遷侍讀學士。晚年告老歸裏,捐資修文廟,建東西坊,教授生徒,從學者達數百人,學者尊為“關西師表”。歿於家,時年75歲。
建豐性甘淡泊,勤奮儉樸,處世謙恭嚴謹,肅正仁讓,於民眾疾苦尤能關切。所作詩文亦如其行事為人。著有《朱圉山人集》及《伏羌縣誌》各12卷。其詩如《不寐》:“市糧騰貴價難均,眼見饑民顛沛身。一歲疊荒糠作麵,十家九空灶主塵。鳩形鵠麵憂為鬼,背井離鄉欲丐人。聞道開倉施戶口,怎能涸鮒想延津。”《登台望南山寺》:“獨立高台望,南山憶舊遊。浮圖經幾劫,老樹挺千秋。寺是鄂公建,詩固工部留。尚耳一泉水,清洌味殊優。”
參閱張維《甘肅人物誌》;
《甘穀縣誌》
嶽鍾琪
嶽鍾琪(1686—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嶽飛後裔。蘭州人【2】。生於莊浪衛(今永登縣)。清代名將。父升龍,官至四川提督。
鍾琪兒時喜好布石作方圓陣,指揮群兒進退。早歲由需次同知改授鬆潘鎮遊擊。升山西固關營參將。以曉暢軍事,熟悉藏區情況,授永寧協副將。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隨皇子、大將軍允褪征西藏為先鋒,用計擒叛亂首領達哇藍占巴,奪取險隘挺進,招降各部落,平定叛亂,升四川提督,予騎都尉世職。討平叛亂的郭羅克番族3部及羊峒番部,於其地設南坪營。
雍正元年(1723年),授參讚大臣,隨大將軍年羹堯討伐青海叛亂。率兵6000人,破敵萬餘,奪取三嶺。次年二月,加奮威將軍。郭隆寺f即今青海互助縣境佑寧寺)喇嘛響應青海蒙古族首領羅卜藏丹津為亂,鍾琪率部平定。又率精兵5千,馬隊一萬,“一晝夜馳三百裏”,出其不意直搗羅卜藏丹津大本營。配合各路大軍出師15日,殲叛軍8萬,俘虜2萬餘,羅卜藏丹津著女裝逃往準噶爾部。以功授三等公,世襲罔替。四、五月間,率兵2萬,分二路,平定莊浪桌子山、棋子山、喇布藏山寫爾素噶住等六族叛亂,對裹脅部落則發給牛與種籽,令其耕牧。改莊浪為平番縣,以奮威將軍兼甘肅提督。雍正三年(1725年),署甘肅巡撫,授川陝總督,“盡護諸軍”,加太子太傅銜。上疏日:“土司承襲,文武吏往往索費,封其印數年不與,致番目專恣仇殺。請限半年,仍令應襲者先行署理。土司有外支循謹能治事者,許土官詳督撫給職銜,分轄其地,多三之一,少五之一,使勢相維,情相安。”雍正帝在圓明園召見,加兵部尚書銜。廢除四川、陝西病民陋規,疏浚陝西水渠,緩征四川田賦。鍾琪督三省天下勁兵處,遭眾忌,誣言將反,雍正帝上諭辟誣。
雍正六年(1726年),疏請陝西秦、階二縣為直隸州,改岷州兩土司歸流。雍正七年(1727年),請升肅州為直隸州。拜寧遠大將軍,與靖邊大將軍傅爾丹分北、西兩路討伐準噶爾部噶爾丹策零叛亂。數年不能取勝,大學士鄂爾泰彈劾鍾琪玩忽職守,奪少保,降三等侯爵,削職,拘禁兵部論死。乾隆初,放歸,居成都。
四川西北大金川安撫使莎羅奔叛亂。乾隆十三年(1748年),朝廷起用鍾琪,授四川提督,率軍征伐,出奇兵攻克47座碉卡。率13騎,深入莎羅奔營寨往諭。鍾琪前任總督時,有德於莎羅奔,故其甚敬重鍾琪,莎即請奉約束,頂經立誓,率部歸降。金川平定,加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複公爵。鍾琪長身赭麵,隆準而駢肋。臨陣挾二銅槌,重百餘斤,指麾嚴肅不可犯。軍西陲久,番部皆礱(zhe 哲)其名。其受莎羅奔降也,傅恒升幄坐,鍾琪戎服佩刀侍。莎羅奔出語人日:“我曹仰嶽公如天人,仍傅公儼然踞其上,天朝大人誠不可測也。”
乾隆十九年(1754年),率軍討伐重慶陳琨民亂,病逝資州。賜祭葬,諡襄勤.給世襲罔替一等輕車都尉。
“鍾琪沉毅多智略,禦士卒嚴,而與同甘苦,人樂為用。世宗屢獎其忠誠,遂命專征。終清世,漢大臣拜大將軍,滿州士卒隸麾下受節製,鍾琪一人而已。既廢複起,大金川之役,傅恒倚以成功。高宗《禦製懷舊詩》,列五功臣中,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鍾琪實為儒將,頗能詩文,著有《薑園集》、《蛩吟集》。
子靜,襲爵。
次子濬,以二品蔭生授西安同知,曆任口北道、山東布政使,至廣西巡撫。
參閱《清史稿》卷296;
張維《甘肅人物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