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談判是一種充滿智慧的遊戲,參與者在遵守一定遊戲規則的前提下,尋找讓自己滿意的結果。為了讓談判沿著自己的要求發展,這就需要談判者對自己的談判陳述技巧要有更高的要求。要想在談判中自己的語言表達說到點子上,一語中的,就需要我們必須把握談判中的陳述技巧。

1.如何做好開場陳述

所謂開場陳述,即雙方分別闡明自己對有關問題的看法和基本原則。開場陳述的重點,是本方的利益,但它不是具體的,而是原則性地、簡明扼要地把幾個議題的主見提出來。

在報價和磋商之前,為了摸清對方的原則和態度,可先做開場陳述。對於開場陳述的論述包括陳述的內容、表達的方式和建議的反映三個方麵。

(1)開場陳述的內容

是指洽談雙方陳述各自的觀點和立場。每一方都要獨立地把自己的觀點做一個全麵且簡要的陳述,並且要給對方充分搞清我方意圖的機會,然後聽取對方的同樣陳述,並爭取弄清對方的意圖。在陳述自己的觀點時,要采取橫向鋪開的方法,而不是深入地談某一個問題。開場陳述內容一般包括。

①我方對本次談判議題的理解,即我們認為這次會談應涉及的主要問題。

②我方的利益,即本方希望通過洽談取得的利益。

③我方的首要利益,闡明哪些方麵對我們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④我方可以向對方做出的讓步和可以商談的事項,我方可以采取何種方式為雙方共同獲得利益作出貢獻。

⑤我方的立場綜述,包括:雙方以前合作的結果,我方在對方所享有的信譽,今後雙方合作中又能出現的好機會或障礙。

(2)開場陳述的方式

即如何表達的問題,應該是以能夠加強已經建立起來的協調的洽談氣氛為原則。正式的商業味十足的陳述,最好以誠摯和輕鬆的方式表達出來。結束語需要特別斟酌,其要求是表明我方陳述隻是為了使對方明白我方的意圖,而不是向對方挑戰,或強加給對方,要其接受,這一點很重要。

(3)對於對方的開場陳述

我方要做到:一要傾聽,聽的時候一定不要把精力花在尋找對策上;二要搞懂對方陳述的內容,如果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進行記錄並可以向對方提出,請求解釋;三要善於歸納,善於捕捉、理解和思考對方開場陳述中的關鍵問題。

(4)陳述後的倡議

洽談雙方分別陳述之後,需要做出一種能把雙方引向尋求共同利益的陳述,即倡議。倡議是雙方提出各種設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後再在設想和符合他們商業標準的現實之間,搭起一座通向最終成功道路的橋梁。雙方需要判斷哪些設想方案更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這樣,一方從另一方的倡議中得到啟發,可以促進雙方共同合作,使成交前景漸趨明朗。

談判開局是經濟談判過程的起點,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談判的前途。因而談判人員應給予高度重視。

任何談判都是在一定的氛圍中進行的。因此談判人員的首要任務是積極創造和諧的談判氣氛,其次是運用自然的話題轉入實質性的談判階段上,最後是向對方陳述自己的觀點、立場,同時注意觀察和推測對方的意圖。

(1)察言觀色的口才謀略

設想在開局階段就洞悉談判對手各方麵的情況是徒勞的。但是如果忽略對這一階段窺測的作用則又是不足取的。談判對手的性格、態度、風格以及經驗等情況,是借助他的言談舉止來體現的。例如,在開局初談判對手就瞻前顧後、優柔寡斷,顯然這是位猶豫型的談判代表。又如,如果對方在開局期間或是從容自若,侃侃而談,設法調動起對手的談判興趣;或是巧妙地談些中性話題,或是旁敲側擊,想方設法探測對手的實力,談判人員的興趣、愛好,那麼很顯然,這肯定是位行家裏手。再如,還可通過對對方的目光、手勢的觀察來判斷談判人員的態度和意向。對於以上情況的了解,無疑對製訂應付謀略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2)留有餘地的口才謀略

這種謀略實際上是留一手的做法。它要求談判人員對所要陳述的內容應留有餘地,以備討價還價之用。

從表麵來看,這種謀略與開誠布公相抵觸,但也並非是絕對的。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達成協議,隻是實現目的的途徑不同而已。不可忽視的是,留有餘地謀略如何運用要因人而異。一般地說,在不了解對手的情況下或開誠布公的口才謀略失效之際才可使用。其他情況下切忌使用,以免造成失信。

(3)開局陳述的口才謀略

開局陳述主要包括向對方敘說自己的觀點及立場。開局陳述謀略要求陳述的內容言簡意賅、誠摯友好。因為誠摯陳述的開局一般會得到良好的反應,言簡意賅的陳述容易讓對方把握要領,盡快切入主題,避免在枝節問題上糾纏。

在聽清對方基本觀點後,另一方就可以談自己的觀點。在發言中應保持其意圖原貌,不受對方適才發言的影響。

開局陳述的時機應視情況而定。一般說來,在任何談判中,開始的陳述都非常重要,它往往決定談判的整個基調。對於如何陳述自己的意見,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一種看法是,應抓住機會搶先發言,以爭取談判中的主動,並為未來談判定方向。搶先發言有很多優點,如可占先人為主之利,宣揚自己的觀點和論據,並對談判過程進行必要的暗示,還可以對對方的目標進行影射,告訴對方我已摸清敵情。此外,搶先發言方在心理上占有優勢。

另一種看法是,談判開始應保持沉默,迫使對方先發言。沉默是談判中的一個重要技巧。從涉外經濟談判的實踐看,大部分美國人較難對付這種技巧,美國人難於忍受沉默寡言,在死一般的沉靜之中,他們會不安、忙亂,最後開始嘮叨起來。這種策略主要是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使之失去冷靜,發言就可能言不由衷,泄露許多對方急於獲得的信息,同時還會幹擾他們的談判計劃。

至於何時發言,應視不同的對手、自己的實力和市場需求情況相機而定。如果談判雙方都不肯先發言,致使開局出現冷場,在這種情況下,談判的東道主應有主人的風度,當仁不讓,以熱情友好的言語先講話。

2.談判寒暄不可忽視

任何談判都始於開局導入階段,在此階段,談判雙方見麵、打招呼、相互問候,談論一些與談判無關的輕鬆話題。這就是寒暄。談判前的寒暄同樣不可忽視。

表麵看來好似無關緊要的寒暄,雖然本身並不正麵表達某種特定的意思,也被人們稱為是非實質性談判現象,但是它在整個談判中的作用卻是不可缺少的,它對談判雙方的思想、情緒和行動都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首先,要使談判順利地進行,就必須先要營造友好的、和諧的談判氣氛,寒暄正是營造這種氣氛的契機。談判者主動與對方招呼、寒暄,就等於在向對方宣布:我坦率地打開心扉,我願意與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做,自然會很容易地獲得對方的好感,消除談判雙方的緊張情緒和敵對戒備心理,使雙方都能以輕鬆的姿態開始談判。

毛澤東就善於在寒暄中發揮出他獨特的魅力,縮短與談判對手的心理距離,並讓對方自然產生一種受到尊重的快感。

1949年4月國共和談期間,毛主席接見了國民黨方麵的代表劉斐先生,劉斐開始時非常緊張。見麵後,毛澤東和劉斐寒暄起來:你是湖南人吧?劉斐答道:我是醴陵人。醴陵與毛主席的家鄉是鄰縣,是老鄉。毛主席高興地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哩。聽了這話,劉斐緊張的心情很快就放鬆下來,拘束感完全消失了。

寒暄不僅可以營造友好和諧的談判氣氛,而且也是在談判之始觀察對方情緒和個性特征,獲取有用信息的好方法。有這樣一個案例:

日本鬆下電器公司創始人鬆下幸之助先生剛出道的時候,就曾被對手以寒暄的形式探測到了自己的底細,因而使自己產品的銷售大受損失。

當他第一次到東京找批發商談判時,剛一見麵,批發商就友善地對他寒暄說:我們是第一次打交道吧?以前我好像沒見過您。批發商想用寒暄托詞,來探測對手究竟是生意場上的老手還是新手。鬆下先生缺乏經驗,恭敬地回答:我是第一次來東京,什麼都不懂,請多多關照。正是這番極為平常的寒暄答複卻使批發商獲得了重要的信息:對方原來隻是一個新手。批發商接著問:你打算以什麼價格出賣你的產品?鬆下又如實地告知對方:我的產品每件成本是20元,我準備賣25元。

批發商了解到鬆下幸之助在東京人地兩生,又暴露出急於要為產品打開銷路的願望,因此趁機殺價:你首次來東京做生意,剛開張應該賣得更便宜些,每件20元如何?沒有經驗的鬆下先生在這次交易中吃了虧。究其原因,是那位老練的批發商通過表麵上的寒暄探測到對方的虛實,在談判中贏得了主動。而鬆下先生由於在寒暄之中暴露了自身的底細,從而導致了被動與失利。因此,在雙方寒暄之時就要避免無意之中自身關鍵信息的泄露。

當然,一個有經驗的談判者能透過相互寒暄時的那些應酬話,去掌握談判對象的背景材料:他的性格愛好、處事方式、談判經驗及作風等,進而找到雙方的共同語言,為相互間的心理溝通做好準備,這些都是對談判成功有著積極意義的。

正是基於對寒喧所起作用的認識,人們應該著意選擇寒暄的話題。

寒暄的時間不宜過長,高明的談判者往往善於從寒暄中找到契機,及時導入主題,自然而然地把談判引入預定的軌道。

寒暄的語言技巧往往不為人所在意,有時致使寒暄變成了寒而不暄。如果作簡要提示,寒暄技巧有如下要點。

(1)最容易引起對方興致的話題莫過於談到他的專長

被美國人譽為銷售權威的霍伊先生,就很善於這樣做,一次他要去梅依百貨公司拉廣告,事先了解到這個公司的總經理會駕駛飛機。於是,在和總經理見麵互作介紹時,便隨意說了一句:您在哪兒學會開飛機的?一句話,觸發了總經理的談興,他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談判氣氛顯得輕鬆愉快,不但廣告有了著落,霍伊還被邀請去乘了總經理的自用飛機,和他交上了朋友。

如果事先無法了解對方的專長,可以在寒暄時問一下:

你業餘時間有什麼消遣?

答案自然就會出來了。

很多人隻會幹巴巴地說:您好來啦之類的客套話,其實,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隻要大家有興趣,都可以成為寒暄的題材。可以談談天氣,冷熱陰晴,冬去春來,日日不同,時時不同,是說也說不完的話題;也可以談談新聞,國內外大事,股市行情,這是人們共同關心的內容;可以講講自己的朋友、熟人,很可能對方也和他熟識,正好可以拉近彼此的關係;可以聊聊自己的興趣,也許對方也與你同好,正好把你引為知己;足球、異性、疾病、食物……都可以幫助你和對方溝通。如果談判雙方彼此有過交往,那麼追述一下以往的共同經曆和取得的成功,更容易加深雙方的友誼。

一句你看上去真精神會令對方高興不已,即使是一句好帥!在年輕人聽來,也是非常帶勁的,還可以誇獎對方的辦公室或居處:啊!這間屋子好幹淨啊!或者這盆花開得多好看啊!你一定花了好多心思吧。這些話都會引來對方友好的回應。

有人認為必須談些深奧的、有學問的題材,才能使人尊重,進而控製談判局麵,所以拿哲學、詩或航天飛機充當話題,殊不知,這樣尖端的學問是很難在一般人那裏找到知音的,對方沒有談興,自然也就達不到融洽氣氛的目的。

(2)寒暄時的態度應是主動、開朗、友善的

寒喧的過程,應該用明朗的表情,熱情的態度和對方交談,要努力發揮個人的魅力,給對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即使自己心情不好或身體不適,也應努力克製,不要讓對方有所察覺。那種不動感情、例行公事式的寒暄達不到溝通的目的。如果對方感到你不夠誠懇,還會增加抵觸情緒,給談判設下心理障礙。因此,寒暄應該從心底裏出發,向對方表示真正的親切,對方自然也會從內心裏發出回應,為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3.入題與敘述的技巧

為了使緊張的心情盡快放鬆,談判者必須了解談判入題的要求和技巧,從而采取恰當的入題方法,盡快進入談判狀態。

要想盡快進入談判狀態,我們必須把握一些入題與敘述的技巧。下麵介紹幾種常用的入題技巧。

(1)從具體議題入手

一般而言,大型的對外談判總是由具體的一次次談判組成的,在每次具體的談判會議上,雙方可以首先確定本次會議的談判議題,然後從這一具體的議題入手進行洽談。這樣做可以避免談判時無從下手,從而提高效率。

(2)先談一般原則,再談細節問題

一些大型的對外談判,由於需要洽談的問題千頭萬緒,雙方的高級人員不應該也不可能介入全部談判,往往要分成若幹等級進行多次談判,這就需要采取先談一般原則問題,再談細節問題的方法。一般原則問題達成一致後,洽談細節問題也就有了依據。

(3)迂回入題

為避免談判時單刀直入,過於直露,影響談判的融洽氣氛,談判時可以采用迂回入題的方法,如先從題外話人題,從自謙入題,從介紹己方談判人員入題,從介紹本企業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入題等。

①從題外話入題

通常可將有關季節或天氣的情況、目前流行的事物以及有關社會新聞、旅行、藝術、社會名人等作為話題。通過上述題外話人題,要做到新穎、巧妙,不落俗套。

②從自謙入題

如果對方是在己方所在地談判。可謙虛地表示如各方麵照顧不周,自己才疏學淺、缺乏經驗,希望對方多多關照等。當然,自謙要適度,不要給對方以虛偽或缺乏誠意的感覺。

③從介紹己方談判人員入題

通常可簡略介紹己方人員的職務、學曆、經曆等,這樣既打開了話題,消除了對方的不安心理,又顯示了己方的強大陣容,使對方不敢輕視或輕舉妄動。

④從介紹己方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等入題

這樣做可先聲奪人,提供給對方一些必要的資料,充分顯示己方雄厚的財力、良好的信譽和質優價廉的產品等基本情況,也給對方以充分的討論空間。

談判中敘述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敘述語言的運用能幫助談判順利進行。談判在敘述過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使用一定的技巧。

談判中敘述問題、表達觀點和意見時,應當態度誠懇,觀點明朗,語言生動流暢,層次清楚緊湊。但這隻是對一般情況而言的,具體地講,談判中的敘說應把握以下幾項原則。

(1)敘說應簡潔、通俗、易懂

談判中的敘說完全不同於寫文章,說出來的話要盡可能簡潔、通俗、易懂,使對方聽了立即就能夠理解,切忌敘說本方觀點和立場時使用隱喻或專業性過強的語句和詞彙。這樣可以使對方準確、完整地理解我方的觀點和意圖。

敘說的目的在於讓對方相信本方所言的內容均為事實,並使其接受本方的觀點,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敘說時一定要簡單明了,千萬不可借助敘說來炫耀自己的學問,或賣弄自己的見識,以免引起對方的反感和抵觸,妨礙談判的順利進行。

(2)敘說應具體、生動

為了使對方獲得最佳的傾聽效果,在敘說時應力求生動而具體。這樣可使對方全神貫注地收聽。

敘說時一定要避免令人乏味的平鋪直敘,以及抽象的說教,要特別注意運用生動、靈活的生活用語,具體而形象地說明問題。有時為了達到生動而具體的效果,也可以運用一些演講者的藝術手法,聲調抑揚頓挫,以此來吸引對方的注意,達到敘述的目的。

(3)敘說應主次分明、層次清楚

談判中的敘說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閑敘,切忌語無倫次,東拉西扯,沒有主次,層次混亂,讓人聽後不知所雲。為了能讓對方方便記憶和傾聽,敘說應適合聽者的習慣,便於其接受。同時,要注意分清敘說的主次及層次,這樣即可使對方心情愉快地傾聽我方的敘說,其效果應該是比較理想的。

(4)敘說應客觀真實

談判中敘說基本事實時,應本著客觀真實的態度,既不要誇大事實真相,也不縮小事情本來實情,以便使對方相信並信任我方。一旦由於自己對事實真相加以修飾的行為被對方發現,哪怕是一點點破綻,也會大大降低本方的信譽,從而使本方的談判實力大為削弱,再想重新調整,已是悔之莫及。

(5)敘說的觀點要準確

在敘說觀點時,應力求準確無誤,力戒含混不清,前後不一致,這樣會給對方留有缺口,為其尋找破綻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