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鎮唐軍的新文書(1 / 2)

沒有人的院子裏,寂靜昏暗,老樹抽枝,突起的根部殘留著去年落下還未完全腐蝕的暗紅色樹葉,院的一角,被黑暗籠罩的某條磚縫裏,兩隻蛐蛐“咕咕”叫著,暗綠色甚至發黑的苔蘚覆蓋其上,很奇怪,今晚的蛐蛐反應很遲鈍,人影站在原中心已經很久了,也沒有熄滅叫聲。

人影顯得有些幻滅,不知是本來如此,還是被銀色的月光和大地的幽暗調和的產物,而且被光線反照後,地麵不留一點影子。

來人是中年算命先生,不過此時沒有穿上那身算命的行頭,甚至可以說截然不同,發髻上的發箍鑲嵌八枚龍眼大小的寶石,形狀各自不一,材質也不同。一般而言,八枚若得其一便是傳家之寶,若在一起就顯得太過浮誇,但在這發箍上,八枚和諧相處,渾然天成,便是世間的工匠大家出手也不能必定能成。

似這樣的寶物,中男人身上還有很多,如那左手拇指上的玉扳指,蟒袍上鑲嵌的瑪瑙翡翠,金碧輝煌的紋龍腰帶,通體無暇的天山玉佩···似這樣的人物肯定大有來頭,隻是此時,那雙能看透世間滄桑的慧眼卻略帶迷茫。

星空無限,點點星光毫無軌跡的不停運轉,孩童或許還有興致多看一眼,被生計磨光了朝氣的大人絕不會對它有任何興趣。中年人認真的看著,良久收回視線,右手背在身後的右手猛一握拳,拿定主意,身形漸漸淡化,直至不見,隻剩下蛐蛐的叫聲依然響亮。

臥室中,趙拙依然昏睡,睡態說不上安然,眉頭時時緊皺,雙手某個手指有時微微抽搐一下,另一邊被花屏阻隔的套間中,二娘與繡娘同床而眠,全然沒有注意到這一幕。趙德自然沒有在此,想是年紀漸長避嫌的緣故,另覓一間睡房。

中年人不在意這些,長袖中的右手上出現一個錦盒,盒蓋無聲自開,裏麵藏著的是一枚豆粒大小的烏黑藥丸,與整個盒子相比,甚不起眼。

中年人也無多餘的動作,左手一會,趙拙緊閉的嘴唇張開,烏黑藥丸飄向口中。藥丸入口即化,睡夢中的趙拙臉色隱隱變紅,滿臉沁出汗水,口中無意識的呻吟,奇怪的是,隔壁的二娘與繡娘根本沒有受到打擾。

一刻後,中男人見時候差不多了,雙指輕彈數下,數道氣息沒入趙拙體內,顫抖的身體頓時安靜下來,又是一刻鍾,趙拙慢慢轉醒,接著微弱的燈光,趙拙看清楚眼前之人,當即便要呼出聲,隻是任憑他怎麼努力,寂靜的小屋也沒有想起任何聲音。

中年人微微擺手,趙拙確認他對自己幾人無害,也不再掙紮,隻是靜靜躺著聽他下文。

“此時想必你也明白,清晨時候出手的是我,而我也無意圖你什麼,你也不要出聲,隻安靜聽著就好。”

“我知你疑我出現在此地的用意,其中緣由我不便明說,若你日後能去京城,或許能知曉其中內情。”

“你與那人對戰時,我在旁觀測很久,你初學修行,空有一身修為,卻沒什麼手段,這在凶險的修行界是一大缺陷。”

“修行人對戰最好的手段是以力壓人,招數,外物都是小道,當然處於弱勢的時候還要幾分逃命的本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的秘術並不適合你”,趙拙聽到前話即使依他淡泊的性子也有心動,卻不想對方的話鋒一轉,意思全然不同,能得到固然是一大幸事,得不到也不可惜,本就沒失去什麼,並且得人好處,便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這個道理再實在不過。

似是看透趙拙心事,中年人也不在意,開口道:“我這有一本數書,名曰《算經》,若你能洞悉其中一二,也是你一大福氣,一大機緣。”

話音未落,榻邊的木桌上出現一本薄薄的冊子,趙拙也不去觀看,隻是盯著中年人,眼中數不清的疑問。

“我這般做,自然有我的目的,若你日後有能力還望替我照顧淮王一二。”

趙拙與中年人相識至今第一次聽見他相求的語氣,感覺甚是詫異,不過也不去感慨什麼,思考很久,點點頭算是默認這樁交易。

中男人走後很久,趙拙也思考了很久,隨後默默起床,來到桌旁,翻看那本薄薄的毫不起眼的小冊子。

“周天之道,上感天意,下察萬物,唯細察之,篤行之不可得······”,這是《算經》的開篇語。

趙拙看了一會,其中很多地方過於晦澀,但大體上也知道這是一本講授星象,算卜,祭祀的大書,隻是在篇末的時候,講到最重要的部分戛然而止,竟是一本殘篇。

在大漢遙遠的北方,長安城北,冬泉宮以終年溫度不變的湯泉聞名。湯泉這事物不算少見,最出名的就是冬泉宮湯泉。民間俗傳,冬泉宮的湯泉能舒展脈絡,利肝健脾,安神養身,傳聞不知真假,不過大漢幾位帝王除了開國太祖之外均是高壽而終確實事實。前朝更有文學大家作出《湯泉賦》流傳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