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徐光啟致力於農業科學研究之時,明朝政局發生了很大變化。聚居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不斷強大起來,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他們傑出的首領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政權,並向南擴張。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攻占了明朝設在東北的重鎮撫順,接著又在廣寧大破萬餘明軍,明軍生還者不到十分之一二。明朝朝野上下十分震驚,禮部官員何宗彥向朝廷推薦了徐光啟,說他“素知兵略”,應急召回京商量防守事宜。
這樣的評價對徐光啟來說是當之無愧的。他曾大力宣傳“富國必以本業,強國必以正兵”,“本業”即發展農業生產,“正兵”即組織裝備精良的軍隊。在剛剛考入翰林院時,徐光啟便寫了《擬上安邊禦虜疏》,討論北方邊防問題,提出了一整套練兵籌餉和整頓邊防軍隊的辦法。他對明朝的邊患十分關注,曾在給老師焦竑的信中說:“我從小深為感憤倭寇的踐踏,家鄉塗炭,因而習讀兵書。我感到國家現在的危難,甚於倭寇入犯之時。”雖然這時的徐光啟患病在身,但一接到詔令,他就立刻趕回京城,參與對敵鬥爭。
但是,事態發展得比徐光啟想象的還要糟糕。明朝的腐敗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和後金的戰事頻頻失利。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政府派出的遼東經略楊鎬,帥四十萬大軍出關禦敵,卻幾乎全軍覆沒。消息傳到京城,平時喜歡誇誇其談、倡言救國的大臣們居然萬馬起喑,無一人獻出良策。這時的徐光啟實在忍無可忍,不顧自己人微言輕,在三個月內,接連給皇帝上了三道奏折。一方麵,他分析楊鎬的失敗是因為他根本不懂戰略戰術,四十萬大軍竟然分兵前進,削弱了自己的力量,給了敵人以可乘之機,另一方麵,徐光啟又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建議,他主張:第一,要精求天下有勇有謀的戰士,集中起來進行訓練;第二,必須有專人製造精良的武器,配備給善戰的武士;第三,必須賞罰分明,號令整肅。這樣的軍隊,必能赴湯蹈火,所向無敵。除此之外,他還提出聯合朝鮮共同抵禦後金的戰略方案。可惜,迎接徐光啟的滿腔愛國憂國之情的卻是一盆冷水。昏庸的萬曆皇帝和他周圍的大臣對他的奏折一概不理,拖延了幾個月也沒有批複。直到八月份,在一些正直朝臣的輿論壓力下,朝廷才勉強下了一道旨令,命徐光啟“訓練新兵,防禦都城”。
接到旨意後,不明真相的徐光啟為自己曆年主張的“強國必以正兵”的願望即將實現而興奮異常。剛剛上任的他就撰寫了選兵練兵的具體規則,準備大幹一場。他預計在一兩年內練出一批精兵,三四年後徹底擊潰金兵,鞏固國防。
但徐光啟沒有想到,他的練兵之路充滿荊棘,困難重重。練兵衙門成立一個月來,從來無人過問,要兵無兵,要餉沒餉,連他的同事都看不下去,替他抱不平。到了第二年年初,徐光啟在給皇帝的奏折中訴苦:無兵無餉,瞻前顧後,簡直無可奈何。他還把自己比作被捆綁著四足的老牛病馬,又被人不斷敲擊著頭,一步都邁不動。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徐光啟好不容易弄到一點銀餉和兵械,便急急忙忙奔赴通州、昌平,開始選練新兵。雖然應征者很多,但大多數是貧困農民,身無完衣,麵有菜色。徐光啟親自對他們逐一檢查,一絲不苟,選出了數千名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