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兒子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閏五月二十六,我發了第十一號家信,想必已經收到。鄒雲陔到粵西出差,我托他帶了半斤高麗參、一斤鹿膠、三十個膏藥、三包眼藥、張湘紋金頂一品,大概七月初可以到省城,家裏在半個月後可以收到。
六弟六月初一在國子監考到,題目是“視其所以”,經題是“聞善以相告也”二句,六弟名列第一百三十名。二十五日錄科,題目是“齊之以利”,詩題是“荷珠,得‘珠’字”,六弟也名列百多名。這兩次考試都有兩百多人入場。
兒子等身體平安,兒媳婦及孫兒孫女都好。今年誥封軸數很多,聽說要到八月才能辦理完畢發下去。兒子在八月領到後,馬上懇請湖南新學院帶到長沙。兒子另外置辦了祖父母壽屏一架,華山石刻陳摶寫的“壽”字一個,新刻誥封卷一百本,一共四件,都交新學院帶回,轉交陳岱雲家。求父親大人於九月二十六日、七日去省城。鄒雲陔由廣西回來,過長沙不過十月初旬。他還了兒子的銀子八十兩,我與他當麵約定交陳季牧的手裏。父親或者麵會雲陔,或者不去會他,就在陳家收銀子也可以。十月下旬,新學院就可到省城,他有關防,父親千萬不可以去拜訪他,隻在陳家接誥軸就可以了。
如果新學院與兒子素不相識,兒子便另外找人寄回,也在十月底可以到省城,最遲也不超過十一月初。父親接到,帶回縣城,寄放在要好的人家或店子裏,到二十六日,叫九弟到縣裏去接。二十八晚,九弟住賀家坳等處。二十九日,祖母大人八十大壽,用吹鼓手、執事接誥封幾裏路,接到家裏,在門外向北麵置一香案,案上豎聖旨牌位,將誥軸放在案上,祖父母率父親母親望北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
壽屏請蕭史樓寫。史樓現在沒有得到差使,如果八月不放學政,那他一定告假回鄉,誥軸托他帶回也可以。一切兒子自己知道斟酌處理。
現寄回黃芽白菜籽一包,請查收。其餘容兒子以後再行呈稟。兒子謹稟。(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三日)
稟父母·謹遵家命一心服官
【原文】
曾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膝下:
昨初九日巳刻,接讀大人示諭及諸弟信,獲悉一切。祖父大人之病已漸愈,不勝禱祝,想可由此而痊愈也。
男前與朱家信,言無肘不思鄉土,亦久宦之人所不免,故前此家信亦言之。今既承大人之命,男則一意服官,不取違拗,不作是想矣。
昨初六派總裁房差,同鄉惟黃恕皆一人(單另列,初八日題目亦另列)。男今年又不得差,則家中氣運不致太宣泄,祖父大人之病必可以速愈,諸弟今年或亦可以入學,此盈虛自然之理也。
男癬病雖發,不甚狠①,近用蔣醫方朝夕治之。渠言此病不要緊,可以徐愈。治病即好,渠亦不要錢,兩大人不必懸念。
男婦及華男、孫男女身體俱好,均無庸掛慮。男等所望者,惟祖父大人之病速愈,暨兩大人之節勞,叔母目疾速愈,俾叔父寬懷耳。餘容另稟。(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十日)
【注釋】
①不甚狠:不很厲害。
【譯文】
男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膝下:
昨天也就是初九巳刻,接讀父母大人以及弟弟們的信,得知家中一切情形。祖父大人的病已慢慢好轉,真是值得為他禱告和祝願,想來可以康複了。
兒子前次給朱家的信,說沒有一天不想故土,也是在外做官久了的人難免的,所以前次家信中也說到。現在既然父母大人有命令,兒子一心一意做官,不敢違命了,不再有這種想法了。
昨天即初六派總裁房差,同鄉隻有黃恕皆一個。兒子今年又不得差,那麼家裏的氣運不至於太暴露,祖父大人的病一定可以很快康複,弟弟們今年也可能入學,這是盈虛的自然道理。
兒子癬病雖然發了,但不太厲害,近來用蔣醫生的藥早晚治療。他說這個病不要緊,可以慢慢治愈。治好了病,他也不要錢,父母大人不必掛念。
兒媳婦及華男、孫兒孫女身體都好,都不要掛念。兒子等所期望的,隻是祖父大人的病快點康複,兩位大人平時不要操勞,叔母的眼病快快康複,使叔父寬心。其餘容兒子以後再行稟告。(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十日)
稟父母·具折奏請日講
【原文】
男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潢男三月十五到京,十八日發安信一件,實係五號,誤寫作四號,四月內應可收到。
藩男十九日下園子,二十日卯刻恭送大行皇太後上西陵。西陵在易州,離京二百六十裏,二十四下午到,廿五日辰刻致祭。
比日轉身,趕走一百廿裏。廿六日走一百四十裏,申刻到家。一路清吉,而晝夜未免辛苦。廿八早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