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理白齊文叛變事件中,就像李鴻章在通緝令中說的那樣,隻要抓到白齊文,不管死活都好,這就體現了他的戰爭觀,他的觀念沒有因為他和英國軍官的交往而改變了東方模式。他有著豐富的政治策略和遠見,但在軍事戰術方麵他和著名的同僚張之洞一樣簡單粗淺,他的認識水平還在明朝使用弓箭的年代,即頭戴凶猛的麵具,大聲叫喚嚇退敵人。在他和撚軍交戰的時候(1866-1867年),命運又眷顧了他。
1865年撚軍打敗了僧格林沁,讓曾國藩在山西和湖北擊敗他們的努力化為泡影。事實上,撚軍是太平天國的分支,在清朝對長江流域恢複秩序後,他們分散成為小型的遊擊部隊。但是就連對付這些遊擊部隊,李鴻章還常常避免直接的進攻和對抗戰;他的方法就是把撚軍包圍到一個對其不利的地方,通過斷絕他們的供給來“把他們驅趕進海”。以上方案意味著把撚軍趕到相鄰的幾個省份裏,那些省份為了鎮壓撚軍就得付款(給李鴻章)。但是李鴻章在報告中描述了他的部隊在圍剿中是如何的積極,敵軍的力量是如何的強大,他需要多少軍費支持,這些軍事認知都被中國的學者看成是作戰將領的典範,以此證明李鴻章適合指揮軍隊。
在政治知識和普通常識方麵,李鴻章走在了同代人之前,他知道在中國政府的領導下中國軍隊沒有希望在與歐洲軍隊作戰時保住陣地,而且他在軍校聘請了外國教官,還為要塞的建造、兵工廠和造船廠的建立聘請了外國專家,這些都說明他公開地和保守觀念進行對抗。1870年,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並從曾國藩手中接管這個有著較強戰鬥力的軍隊,因此他很容易憑著鎮壓太平天國的功勞而高枕無憂。但是他和華爾、白齊文和戈登交往時引進的歐洲軍事科學,以及他在南京建立兵工廠的過程中得到的經驗,在他的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以後,他開始用西方的模式組建了一支海軍。他跟朝廷解釋了自己的政策,說他雇傭外國顧問、引進外國設備的目的是為了能讓中國可以有效地抵抗外國侵略。日本能夠這樣做,為什麼中國不可以?他的目的是合法的,理由也是合理的;但是經過了25年的努力後,合法性和合理性都化為泡影了,因為他沒法讓海軍、陸軍的管理免遭官場腐敗的侵蝕而變得不堪一擊。
我們在這裏沒有必要重述李鴻章在1870年到1894年間為了重組和改革而采取的各種各樣的措施。從所有表麵跡象看,這些措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琅微理上校的治理下,北洋水師(兩艘鐵甲艦、六艘巡洋艦和一些輔助的艦隊)已經獲得了某種程度的效力,成為一支不可小覷的軍事力量。旅順口、大連灣和威海衛海軍港要塞的防禦工事都是在馮·漢納根先生(李鴻章在軍事方麵的德國顧問)指揮下完成的,被視為固若金湯的工程。
大家普遍認為李鴻章采用這種西方軍事科學方法訓練出來的軍隊可以和任何一個列強的軍隊相媲美。事實上,中國龍號稱是不可戰勝的大型動物,但是有機會看到它表麵之下的人都清楚,表麵光鮮的權宜之計和弄虛作假的偽裝隻是一個堅固的外表,裏麵空空蕩蕩。赫德爵士和德璀琳先生這樣的顧問對軍事並不熟悉,有可能會被這樣閃亮登場的虛假外表所欺騙,但各個方麵的專家尤其是李總督部下的專家,都深深地明白中國安全依仗的這個結構已經腐爛到了核心。
首先來說說海軍。北洋水師的組建體現了20多年來的努力。1886年,艦隊在數量上達到了頂峰,1890年達到了最高效率。1891年,北洋水師在丁提督的率領下參觀訪問了日本,並給日本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讓日本政府迅速增加了大量的艦隻。中國船員(大多數是山東人和浙江人)的整潔幹練和嚴明守紀也得到了好評。
李鴻章對沿海海軍防禦每三年會視察一次,最後一次(1893年)的視察顯然是一次勝利的巡視。那裏是他畢生的心血,所有人都對親眼所見的這些成就給予了讚美;他的要塞、軍校、鐵路、碼頭、戰船和槍炮全都油光鋥亮。槍炮鳴禮,龍旗招展,都在迎接著他的到來,歡送著他的離去;同僚們對這些印象非常深刻。慈禧太後也是這樣,很快就賜予他三眼花翎,這個待遇是漢人官員所得的最高榮譽。海內外的新聞媒體也是這樣,因為李鴻章從來沒有打算隱藏他任何一處閃光點,而且“自己的記者”人數眾多並在那樣的場合給予了他十足的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