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附錄一斯坦利·庫布裏克論電影(1 / 3)

論電影導演

“想成為一個電影導演的最佳途徑就是看電影。我的自信來自我在拍電影之前已經看過了所有蹩腳的電影,因為我坐在那裏想,雖然我對電影一無所知,但我知道我可以拍出一部比那部電影強的電影。”

“導演是一種意念和品味的機器。電影是一係列創造性和技術性決定的產物,導演的工作就是盡可能多地作出正確的決定。拍電影其實是最糟糕的創造性勞動,周圍鬧哄哄的,而且需要體力的付出,所以很難在一周5個工作日裏保持精力的高度集中。這不是一個藝術家願意選擇的環境,唯一的優勢就是你一旦開始工作就必須完成,你不可能拖延。”

“我不認為作家、畫家和導演有何分別,因為他們都有一些特別的東西想表達。他們有自己的一些感覺,而他們喜歡他們的藝術形式:有人喜歡文字,有人喜歡油彩的氣味,有人喜歡膠片、攝影畫像或與演員一道工作。我不認為任何天才的藝術家是出於教誨的目的,即使他自以為是這樣。”

“電影導演必須對一切有控製權,要對把一個故事搬上銀幕這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切問題考慮周全。你的工作開始於選擇一個合適的故事,接著便是尋找合適的投資,並解決拍電影過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法律問題。然後,你開始選演員,選布景,選服裝,選攝影,這些工作必須在你拍第一個鏡頭之前完成。我認為剪輯是導演工作的繼續。音樂的使用,乃至片頭的字幕也是講故事的一部分。”

“我相信隻有英格瑪·伯格曼、維多裏奧·德西卡和費德裏科·費裏尼不是藝術機會主義者。他們絕非坐等一個好故事的出現,而是在電影裏反複表達他們已有的觀點,而且他們都是親自動筆寫劇本,或者讓別人將他們的想法落實到紙上。”

“從事電影這一行最重要的不是獲得成功而是避免失敗,因為每次失敗會限製你未來拍你想拍的電影的機會。”

“如今的人們似乎很難判斷電影中的人物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尤其分辨不清拍這部電影的是好是壞。看起來這些拍電影的人早有準備,他們給你看一半好的東西,一半壞的東西,最終達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

論劇本和改編

“最適合改編成電影的小說不在於它的情節寫得多麼曲折、多麼精彩,而是那些主要關注人物內心生活的作品。這會給改編者一個發揮空間,去挖掘人物在故事裏某個給定時刻的思想和感受。從這一點,改編者能夠以人物的心理為線索摘取或創造能夠準確表達原著主旨的情節和動作,同時能幫助演員準確找到表演的脈絡。”

“一部電影或戲劇所要表達的東西必須是忠實於生活的,創作者的理念不應強加給觀眾,而是由觀眾發現的,他們會因發現到了這些理念而感到震驚。用觀眾的震驚和發現去強化你的理念遠遠勝過灌輸和教唆。”

“很少有編劇了解演員的工作。我常常看到隻需要演員一個眼神就能表達的東西,編劇卻寫出了一大段獨自或對白。編劇在創作一部電影時過多依賴於文字,從而忽略了觀眾能通過演員獲得的情緒和感覺。他們更多的是把演員當成了一個傳聲筒,而不是聯係故事與觀眾的一種媒介。”

“我認為最好的情節是不明顯的情節。我喜歡娓娓道來,開始時隻是潛入觀眾的皮膚,漸漸地滲透到他們的全身,他們會欣賞優雅的筆觸和柔軟的基調,而是用情節點和懸念給他們當頭一棒。”

“有些故事會令你靈感大發,恨不能三個星期就拍完。但是,這並非合理的做法。在沒有演員的情況下,你所做的隻是憑空的想象。隻有利用演員,讓電影按照生活的軌跡運轉起來,你才能發現隱藏在表象後麵的東西。”

論拍攝

“攝影並非我最感興趣的,我的興趣更多的是在故事和表演方麵。因為我是攝影出身,我能很快找到最佳的視覺途徑拍攝或將一場戲呈現於銀幕之上。但是我從不一上來就考慮如何使用鏡頭。我總是先著眼於影片的主要內容。隻有在演員排練完一場戲並達到了真實和令人激動的標準後,我才會去想如何把它們拍攝下來。通常情況下,隻要構圖和照明不出錯,你幾乎能把任何一個動作或場景變成一個有趣的鏡頭。我發現很多電影在拍攝角度和照明效果方麵十分講究,但整部電影卻空洞無物,我想這對觀眾來說毫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