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排練
“說實話,你能從排練中獲得的東西是有限的。除非你安排演員在真實的、觸手可及的布景裏進行排練,否則你的排練沒有效果。可惜,直到你開拍前的最後一刻,布景還沒有準備好,你不可能花時間去等。當然,有的演員比別人更需要排練。演員從根本上說是製造情感的道具,有人的情緒招之即來,而有人需要慢慢培養。以《奇愛博士》為例,喬治·斯科特的表演是一條比一條好,而彼得·塞勒斯總是難以置信地在第一條裏就出現最好的效果,這都是因人而異的。”
論布景
“拍任何一部電影,無論是曆史的還是現代的,無論布景的規模有多大,進入的方式都是一樣的。你必須設想每場戲裏會出現什麼,什麼是最有趣的方式。以《斯巴達克思》為例,不管一場戲的背景是上百號人還是一麵牆,我都先要求演員在沒有布景的情況下排練。一旦排練結束,我們才在背景前工作。”
“我反複考慮過在外景拍攝的利弊。當環境和氣氛是這場戲的關鍵時,外景可以給你幫助。但是對於一個描寫心理活動的故事,人物和他們的內心情感是重中之重。我認為攝影棚是一個理想之地。在布景前表演,演員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發揮他們的才能。”
論結尾
“也許人們比戲劇和小說更難接受電影有一個不愉快結尾的理由是,一部好的電影會讓你過於投入,所以無法承受令人不快的結局。但這要根據故事而定,有些導演會想方設法為電影安上一個大團圓的結局,而有些導演則希望觀眾意識到人物無可挽救地要走向滅亡,所以不可能善始善終。”
“另一方麵,當講完某人實現其目標的故事時,我寧願給它一個不像結尾的結尾,因為這預示著另一個故事的開始。我喜歡約翰·福特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反高潮式的結尾,這會讓你有一種生活在繼續的感覺。”
論音樂
“音樂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讓你的觀眾安靜下來,可以強調你想表達的觀點。正確使用音樂包括不用音樂,有時靜穆是電影導演最大的武器。”
論剪輯
“當我親自剪輯時,我隻關心這樣一些問題:‘這個鏡頭是好是壞’、‘我需要它嗎’、‘我能不要它嗎’、‘它有用嗎’,我的身份變成了一個剪輯師,從不考慮這個鏡頭拍起來與多難、花了多少錢,等等。我完全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這些素材,從不為舍棄它們感到可惜。我把一切都剪到隻剩下骨架為止。當你拍攝時,你想的是確保不要漏掉什麼東西,盡可能在預算允許的範圍內多拍一些東西。當你剪輯時,你想的是把一切都扔掉。”
論類型和風格
“我沒有一定之規想拍某一類型的電影——西部片、戰爭片還是別的什麼。我喜歡拍具有時代感的電影——一個當代的故事最終能從心理的、性的、政治的、個人的各個角色體現出它所處的時代。除此之外,我再也沒有什麼規矩,而我選擇的恰恰是最難拍的電影。”
“如果某些東西真的需要出現在銀幕上,它們是如何拍攝的並不重要。卓別林的電影風格如此簡單,但你從不會計較。他經常用簡陋的布景、日常的照明等,但他拍出了最偉大的電影。他的電影比任何人的生命力都要長。你可以說卓別林的電影是沒有風格的,有的隻是內容。另一方麵,你在愛森斯坦的電影裏看到的是相反的結果,全是風格卻沒有內容。愛森斯坦的許多電影真的很蠢,但它們拍得如此美麗,如此電影化。.出於宣傳的目的,他的手法才變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