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死亡是一個人的最終歸宿。生命自虛空中誕生,便在一步步走向死亡,如朝陽注定要融入黑夜。意識終止,軀體消亡,分解為最初的物質,托體同山阿,複歸自然,如是而已。死亡也是人類社會最公平的事情,不論富人窮人、偉人凡人,在死亡麵前都是平等的。正所謂“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許多時候,人在死時所表現出來的某種東西最能體現他一生的價值。意識到死亡並對其進行思考,是真正深入體悟生活的開始,因為死亡牽涉著人往何處去的哲思,暗含著對人生意義的關注。尼采說過,隻有經曆過地獄磨煉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用在這裏,其實應該說,隻有在死亡深處勘探過的靈魂才能真正明白活著的意義。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本書中所涉及的人物都是古今中外對曆史事件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著名人物。他們的經曆富有傳奇色彩,他們的死因發人深省。每個人物都是與某個特定的曆史階段緊密相聯係的,評價人物就必須要研究分析與之相關聯的曆史背景、曆史事件,這樣我們就可以從曆史中獲得啟迪和借鑒。而且,文史從來是不分家的,在對曆史背景的分析探尋過程中常常會涉及到記述當時曆史的諸多文獻。通過對曆史人物的介紹,我們可以從中吸取前人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從曆史中悟出生命的價值,從而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全麵客觀地了解當時的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特點,認識人物對曆史進程的影響和作用,從這些曆史名人的事跡成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可以指導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采取正確的態度和方式,懂得“時勢造英雄”的道理,明白人民群眾是曆史的真正創造者的道理。

本書記錄了許多中外名人的死亡事件,是一本厚重之書。全書實際上是在討論死亡對於人生的意義,同時詳細地介紹了26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後時光,以及他們臨終時的一言一行。其中有奸佞小人的貪生怕死、賣國求榮,有民族英雄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有千古帝王的劫數難逃,有治世謀臣的淒涼下場,有蓋世英雄的慷慨赴死,有孤傲書生的黯然魂銷,有煙花柳巷的綿綿絕唱,有政治人物的俯仰沉浮,有軍事奇才的離奇殞命,有國際巨星的溘然長逝,有突如其來的暗殺身亡,有科學家捍衛真理的赴湯蹈火,有諜海精英的死亡迷局,有陰謀、有情義、有陷阱、有淚水、有痛苦、有冤屈、有正氣,也有陰暗……

本書絕不隻是為了讓人們了解名人之死,而是希望人們能從中得到某種啟迪——人在死時的表現能夠引人深思,更能體現生命的價值。蒙田說:“教人怎樣死,即所以教人怎樣活!”這便是我們將這本書奉獻給讀者的初衷。

對於生,人是身不由己的,每個人的誕生都不是出於自己的決定。但對於死亡的思索,卻使人不斷追尋自身存在的意義,而且使人意識到自身有掌握命運的自由。而當一個人眷戀這種生的存在狀態時,他定會信心百倍地珍惜活著的自己——不會等到處於生命的盡頭,才感慨對生命的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