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蕭衍:和尚皇帝,餓死台城
南北朝時,佛教盛行,南朝梁武帝蕭衍是位篤信佛教、極力提倡發展佛教的皇帝,他本人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雞鳴寺)當和尚,被人稱為“和尚皇帝”。而每一次又都被朝廷用重金贖回來,寺廟因他獲得可觀的收入。他在位時,梁朝佛教極為盛行,當時的建康城內外有佛寺500多所,僧尼10萬多人。
然而,這麼一個崇信佛教的皇帝,最後卻餓死於內宮,不禁讓人驚詫萬分。
梁武帝早年無子,於是便過繼侄兒蕭正德為嗣子並封其為太子。可是後來梁武帝生了個兒子,取名蕭統,隨即被立為太子,而侄子蕭正德則被改封為西豐侯。這讓蕭正德心裏憤憤不平。加上後來梁武帝一心崇佛,荒廢朝政,於是蕭正德便勾結侯景發動政變,這就是所謂的侯景之亂。
侯景原來是被鮮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和高歡(其子高洋建立了北齊)關係很好。在懷朔六鎮起兵失敗後,侯景投靠了其他部落,後來又投奔了高歡。高歡很欣賞他,委以重任。
侯景為人首鼠兩端。在高歡死後,他和高歡的兒子高澄不和,高澄想奪他的兵權。侯景就投降了西魏,但西魏對他有戒心,於是侯景又請求蕭衍接受他歸順。蕭衍很高興,封其為河南王、大將軍,派軍隊接應。朝中有的大臣知道侯景為人,一句話成了讖語:“亂事就要來了。”
後來,歸順的侯景以誅殺朝中弄權的朱異為借口,發動叛亂,最後圍困都城。本來侯景已經元氣大傷,但守城的將領也沒了鬥誌,開城把侯景放了進來。侯景帶著五百甲士去見蕭衍,發生了一段很有趣的對話。
蕭衍見侯景來,不慌不忙地問道:“你是哪裏的人,竟敢作亂,你的妻子、兒女還在北方嗎?”侯景這時害怕得汗流滿麵,竟不知道怎麼回答。旁邊的部下替他說:“臣景的妻子和兒女都被高氏殺了,現在隻有一人歸順陛下。”蕭衍問道:“你過江時有多少兵馬?”侯景答道:“千人。”蕭衍問:“攻城時多少?”“10萬。”“現在呢?”“率土之內,莫非己有。”最後,蕭衍安慰他說:“你有忠心於朝廷,應該管束好部下,不要騷擾百姓。”侯景答應了。
見過蕭衍後,侯景對身邊的親信王僧貴說:“我多年征戰疆場,從沒有膽怯過。這次見蕭衍竟然有點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嚴不容侵犯嗎?”其實,侯景一是作亂心虛,二是蕭衍本來也是戰場勇將,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當時迷信思想嚴重,認為天子都是神靈下凡。還有蕭衍信佛後,看清權勢,他的鎮靜無疑更讓侯景心虛。
這個侯景畢竟是作亂打進都城的,他的軍隊掌握了都城的管理大權,他的衛兵進出皇宮很隨便,還佩帶武器。蕭衍見了很奇怪,問左右侍從,侍從說是侯丞相的衛兵。蕭衍生氣地喝道:“什麼丞相!不就是侯景嗎?”侯景聽說了,非常生氣,於是派人監視蕭衍,不許人接近。剛開始的時候,侯景還派人送些粗茶淡飯給蕭衍吃,後來連粗食也不給他送了,這時蕭衍已經86歲,加上侯景的折磨,憂憤成疾。五月,梁武帝蕭衍便被活活餓死在了台城。
唐中宗李顯:被妻女毒死
唐中宗李顯,原名李哲,唐高宗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中宗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七年,為韋皇後進毒餅毒死,終年55歲,葬於定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7.5公裏的龍泉山)。武後生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哲,四子李旦。中宗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其兩位兄長先後被武則天所廢之後,李顯被立為太子。
高宗於683年病死,李顯於同月甲子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嗣聖”。中宗比高宗更為庸柔無能,即位後,尊武則天為皇太後。裴炎受遺詔輔政,政事皆取決於武則天。中宗重用韋皇後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欲以韋皇後之父韋元貞為侍中(宰相職),裴炎以為不可。李顯大怒:“我以天下給韋元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裴炎聽後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對中宗的舉動大為惱火。684年二月,繼位才兩個月的中宗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
中宗先後被軟禁於均州(今湖北省均縣)、房州(今湖北省房縣)14年,隻有妃子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嚐盡了人世的艱難。每當聽說武則天派使臣前來,中宗就嚇得想自殺。韋氏總是安慰他說:“禍福無常,也不一定就是賜死,何必如此驚恐?”韋氏的鼓勵、幫助、勸慰,使他在逆境中堅持著活了下來。因此,中宗和韋氏作為患難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曾對韋氏發誓說:“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滿足你的任何願望。”但是他做夢也沒想到,最後要他性命的人,正是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