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樓記15(1 / 2)

第二卷身邊的感動 第14章唐浩明的演講讓我穿越時空

中國著名長篇曆史小說家、湖南省作協主席唐浩明於2012年10月22日在毛澤東文學院主講“曾國藩與左宗棠的友誼與破裂”,與會者大都是中、青年作家,還有來自新疆的作家。經張書誌老師引薦,長沙老幹部大學寫作班的全體同學參加了這次講座,可謂老、中、青三結合。我代表同學們向這位文豪獻了鮮花,以表敬意。

早在1994年,我就看過他的《曾國藩》“血祭”“野焚”“黑雨”三部書。我是從書中認識了湘軍首領曾國藩,同時也見識了作者流利、深沉的文筆,可說是文采飛揚,叫你廢寢忘餐。對曾、左的友誼約知一、二,但對他倆的破裂卻沒有印象,今天演講的標題對我很有吸引力。

首先,他談到了寫曆史小說要記卡片,要閱讀資料,因為這是創作小說的資料來源,曆史小說就是“曆史”與“小說”的結合。我拿出筆記本認真地記著,生怕漏掉寫曆史小說的秘訣。

當他講道“曾國藩和左宗棠的分與和時,抑揚頓挫的演講,引人入勝,讓我忘記了筆錄,隨著他的演講,我仿佛穿越時空來到了十九世紀末葉的晚清。曾是湘鄉人,左是湘陰人,曾比左大一歲,然而卻是性格迥然不同的兩個人。曾是十年之內七次升遷,一夜之間竟連升四級,一路順風,官至禮部侍郎,左卻是三次殿試不中,憂鬱在家鄉當一名教書先生,因為太平軍的動亂,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此時我仿佛像超人穿越時空,站在長沙的上空,看見太平軍將長沙城圍得水泄不通,左宗棠是坐著竹筐用繩子扯到城裏去的,他作為幕僚為曾國藩出謀劃策,終於擊敗了太平軍的進攻,太平軍西王肖朝貴還被大炮炸死在妙高峰下。隨著唐浩明的演講,我又穿越到靖港上空,一場水戰,曾國藩死裏逃生,逃回長沙後,同僚卻不開城門,退居河西欲自殺,還是左宗棠出麵安撫。當左宗棠任性踢了傲氣十足的永州總兵樊燮屁股一腳,被誣告“犯上”時,遭到朝廷追捕,鹹豐翰林潘祖蔭上書堅稱“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朝廷征求曾國藩的意見,曾國藩也上書力保,其實左宗棠就躲在曾的軍營。我不由讚賞他們的友誼。當我穿越到南京上空時卻看到曾左友誼的破裂,湘軍攻進南京後,曾國藩之弟曾國荃謊報軍情,稱太平軍幼主洪天貴福已死,性格耿直的左宗棠挑燈伏案要向朝廷揭露真相,我大吃一驚!“使不得!使不得!”嚇出一身冷汗,果不其然,曾左友誼真正破裂,我一下又由穿越回到了現實,視覺又變成了聽覺。

隻聽唐浩明評論道:“曾負左十之三四,左負曾十之六七。”他分析說:“左宗棠有很重的功名情結和瑜亮情結,他嫉妒曾國藩,總認為曾國藩不如自己,但是影響兩人友誼決裂最根本的原因則是滿清朝廷的蓄意挑撥。”

聽到這裏,我由衷地佩服他的分析,左宗棠是曾國藩力薦上去的,既有知遇之恩,又有提拔之恩,怎能忘恩負義去打小報告呢?即算要向朝廷反映真實情況,也要與曾國藩通氣呀!左宗棠自比諸葛亮,卻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氣量極其狹小。對於左宗棠的小報告,朝廷為什麼又要透露給曾國藩呢?這不是蓄意挑撥又是什麼?因為滿清的朝廷是不希需望漢人團結的,曾左不和是朝廷希望的結局,滿清朝廷對曾左不公就是對漢人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