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身邊的感動 第25章劉雲龍傳
一
劉雲龍,湖南隆回縣丁山鄉長鋪村人。此處崇山峻嶺,雲霧繚繞,林海茫茫,野獸出沒。1932年6月28日他誕生在這深山老林的佃戶家,其父想望子成龍故取名雲龍。愈窮的人生子愈多,其母生七男七女,他居老六。上有一個哥哥,四個姐姐,下有五個弟弟,四個妹妹。父母在世之日,尚存十人,即五男五女,其餘四個兄弟姐妹先後被貧病交加奪去生命。雲龍沒有上過學,僅隻讀了三個月私塾。從小在家放牛、割草。“樹大分杈,人大分家”。他長到十四歲就分家了,隨父母度日,從此也挑起了耕田挖土的重擔。
湖南剛解放,家鄉成立了農民協會,他參加了基幹民兵,打土豪、分田地,為保衛勝利果實東奔西走。
二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上級動員村上的年輕人報名參加誌願軍,誌願軍乃誌願參軍,卻無一人報名。當地流傳一句諺語:“木作茅屎鐵作針,馬進磨房人當兵。”其意是說:木作了盛屎尿的木桶就沒有用了。馬進了磨房隻有背力,就不能再騎了。即好男不當兵之意。在北洋軍閥和國民黨時代,老百姓視當兵吃糧的人為兵痞,故有此諺語流傳。沒有人報名就完不成征兵任務。作為基幹民兵剛滿十八歲的他,個頭雖小,卻毅然瞞著父母報名參軍。全村去了兩個,另一個也是基幹民兵,卻在途中因病返回。在隆回縣區政府集合時,其父聞訊追來,想把兒子拉回去,被衛兵擋駕。當年12月新兵從隆回步行到衡陽,每人發了一個洋瓷杯,既是水杯,又是盛飯的餐具。沿途開餐時,有一個新兵的杯子弄丟了,隻好拿著帽子盛飯。曆盡千辛來到衡陽後,又乘拉煤的火車到長沙。在長沙稍作休整,翌日又乘火車開往鴨綠江邊。下車集合時,當官的說:“矮個兒站一邊,高個兒站一邊。他個兒不高,自然站到了矮個兒一邊。”當官的又命令說:“高個兒入朝參戰,矮個兒返回武漢後方。”不久又返回到長沙。他被分配到湖南軍區警衛團二營機炮連。
三
新兵訓練是在省體委門前的東風廣場,以前是個飛機坪。訓練結束後,又到工程兵學院(現為國防科大)挖土燒窯做磚,國防科大的許多房屋均是就地燒窯建成的,國防科大的紅磚大禮堂至今猶在。每次經過這裏,他都要凝視這個大禮堂,因為這是他年輕時揮汗如雨的產物。
1951年底“三反”運動開展後,他被分到省人民銀行看守貪汙犯和押送鈔票,還擔任“三反、五反”運動的學習小組長。所謂“三反”是指反官僚主義、反浪費、反貪汙。後為“五反”是針對工商私營業主開展“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此運動直到1952年10月結束。俟後誌願軍又分兩部分,一部分去荊江分洪,一部分留在銀行仍做保衛工作。他被留在銀行,1954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誌願軍轉為解放軍。次年又轉為中國人民經濟警察,改屬銀行管理。1957年12月他下放到大通湖農場務農,當時農場的田經常遭湖水淹沒故是稀泥巴,牛不能下去。於是用人力代牛,三人背牽,一人掌犁,他在老家是種田的好把式,故掌犁在後。在深圳特區有座“墾荒牛”的雕塑,是來深圳開拓的建設者。劉雲龍為大通湖農場的建設也當了“墾荒牛”啊!
1958年6月他調回省銀行,在大躍進年代,為了支援地方建設大煉鋼鐵,他又服從分配調到長沙汽車電器廠當了一名壓鑄工。
四
他一生最幸福的時刻,是於1960年3月11日,見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而且還和毛主席握了手。這一天陽光燦爛,時任長沙市委書記孔安民走頭來到廠裏,對廠黨委書記李榮國說:“今天有中央首長到廠參觀,一定要做好保衛工作,要李書記代表全廠講幾句話。”李書記自然做好了充分準備。中央首長的小車徐徐開來,共有三輛,中間是紅旗牌,卻沒有直接開進廠區,而是停在廠門口五米外。李書記迎上前去,不由大吃一驚!來者不是別人,而是頭戴鴨舌帽,身穿中山裝的毛主席。他走上前去緊握著主席的手,嘴巴蠕動著,竟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劉雲龍是做前排的保衛工作,手挽手防止後麵的人湧過來,因離毛主席最近,毛主席也和他握了手,他激動萬分,此情此景成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憶。毛主席依次參觀了各車間,當來到全國勞模劉孝安的機床前,劉想騰出手來與毛主席握手,忽然“哢嚓”一聲,一顆螺釘掉進了皮帶輪,機器被卡住了,他馬上關掉開關,故劉孝安沒有握到毛主席的手。毛主席從後門出廠上車,突然有人喊:“毛主席萬歲!”這可把公安局的人急壞了。因為一牆之隔的是湖南省第一監獄,即新興印刷廠,後改為湖南綢廠。毛主席上車後,他望著小車遠去,久佇不願離開。心中在說:“毛主席啊!搭幫您我才能從深山老林出來,當上了省城最大工廠的工人階級,而您的兒子毛岸英卻長眠在朝鮮。”他凝望著被毛主席握過的手,激動之心久久難以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