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樓記31(1 / 2)

第三卷讀《紅樓夢》 第30章賈寶玉的叛逆人生

賈寶玉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叛逆者,怎麼叛逆的呀?隻看見在大觀園與姑娘們嘻嘻哈哈,不過是一個多情的花花公子罷了。我認為在讀《紅樓夢》時,要從以下五個方麵來歸納他的叛逆行為。即:特立獨行、不平則鳴、參禪悟道、徹底絕裂、回歸大荒。

一、特立獨行

所謂“特立獨行”就是有獨特的言行和處世方法。在第十六回中,賈元春被加封賢德妃,賈府上下歡喜若狂。作為當上國舅的寶玉,卻置若罔聞,他的心牽掛的是病重的朋友秦鍾。在這一回中寫道:“秦鍾本自怯弱,又帶病未痊,受了笞杖,今見老父氣死,悔痛無及,又添了許多病症。因此寶玉心中悵悵不樂,雖有元春晉封之事,哪解得他的愁悶?”由此可見,朋友之情勝過了當國舅的榮耀,這是一般的公子哥兒做不到的。

寶玉雖不讀“四書五經”,卻雜學旁收。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就體現了寶玉的才華橫溢,技益群儒。在大觀園花木深處的溪邊有一亭,賈政要大家命名:有題“翼然”的,有題“瀉玉”的,寶玉認為都粗俗不妥,他題名“沁芳”,並擬聯“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真是新雅之至,受到了賈政和清客們的稱讚。好一個“沁芳”即花浸於水,水滲著花,花落水流紅之意。說明寶玉並不是“腹內原來草莽”,而是有獨特的見解。

寶玉為丫環晴雯寫的追悼詞——《芙蓉女兒誄》更是一篇巨製美文。其中有“……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如果翻譯成現代文就是:“……你的品質,黃金美玉難以比喻其高貴,你的心地,晶冰白雪難以比喻其純潔。你的神智,明星朗日難以比喻其光輝。你的容貌,春花秋月難以比喻其嬌美……”

所以說《芙蓉女兒誄》是一篇同情弱勢群體——丫環的美文,又是一篇反封建社會的檄文。魯迅評價寶玉說:“愛博而心勞,而憂患亦日甚矣!”

二、不平則鳴

在封建社會是“男尊女卑”,而寶玉是崇尚“女尊男卑”,這是一種顛覆性的叛逆。在第二回中寶玉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人便覺濁臭逼人。”

《太平禦覽》記載了女媧摶黃土做人,捏的人為帝、王、將、相,用繩沾泥水灑向人間,便是老百姓,做人的材料是“水”“泥”。寶玉的這幾句話還含“暗用典”。

在生死問題上,寶玉也有獨特見解。在三十六回中他說:“人誰不死,隻要死的好。那些個須眉濁物,隻知道文死諫,武死戰,這二死是大丈夫的名節,便隻管胡鬧起來,哪裏知道有昏君,方有死諫之臣。隻顧他邀名,猛拚一死,將來置君於何地?必定有刀兵,方有死戰,他隻顧圖汗馬之功,猛拚一死,將來置國於何地?”

這段話是一般人說不出來的,寶玉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批判了利令智昏的“二死熱”。清詞人吳綺批閱:“死時當知大義,千古不磨之論。”在《紅樓夢》中賈寶玉“不平則鳴”的事例還很多。

三、參禪悟道

參禪悟道也是一種叛逆行為,隻有看破了紅塵,才會厭世當和尚。第二十二回寶釵過生日,請來一幫人唱戲,其中有一人像黛玉。史湘雲口無遮攔,說那演戲的孩子“倒像林妹妹的模樣”。寶玉怕黛玉惱,馬上使眼色,結果惱了湘雲。寶玉忙去解釋,又惱了黛玉。寶玉兩麵受氣,心裏冰涼,便參究禪理,題了一首《參禪偈》: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是無有證,斯可雲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