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樓記36(1 / 2)

第四卷文學漫話 第35章品茶話老街

我對茶道一竅不通,談不上品茶,隻能算牛喝水。但喜邀三、五好友去火宮殿茶廳神侃。兩個大肉包就解決了早餐,一杯清茶就打發了一上午。

某星期天,我邀了幾個小學同學去茶廳聚首,謂之“開襠褲”朋友。其中有律師夫婦、醫生和兩個曾當過處長、書記的公務員,還有一個小學尚未畢業的工人。姓魏,大家直呼小名——慶砣。別看他文化不高,社會經驗卻十分豐富,不僅天天看報,關心時事,而且對長沙市的老街名也十分熟悉。此次喝茶的話題就是由他引出來的:“彭作家,你贈給我的書,我都看完了。你在書中寫了長沙老街名的詩,看來你對老街名很感興趣,今天我要考考你,我用街名出上聯,你用街名對下聯。”我含笑應允。

東牌樓、西牌樓、東西紅木四牌樓,樓下走馬。

我知這是長沙街名的名對,並非他所作,“紅”指紅牌樓,“木”指木牌樓,“走馬”指走馬樓。此聯含五個街名。我慶幸熟知此聯,立即應答:

南沙井、北沙井、南北青石三口井,井在路邊。

此下聯,東西對南北、紅對青、木對石、“青石”為青石井、“路邊”即指路邊井。

他又出一上聯;

馬家巷、洪家井、毛家坪、家覆地尤在。

我又對道:

定王台、藥王街、馬王堆、王故名尚留。

他又出一上聯:

金線吊燈籠,老照四方八角。

我又對道:

玉帶纏如意,連升一步三台。

他聽畢連聲說:“佩服!佩服!不愧是一位作家!”我也拱手道:“彼此!彼此!你這個大老粗,對老街文化卻很過細啊!”

頃刻他用數字流利地念出了長沙的老街名:半湘街、一步兩搭橋、二府坪、三王街、四方坪、五裏牌、六堆子、七裏廟、八角亭、韭(九)菜園、十間頭、百善台、千佛林、萬祠巷。

我說:“一步兩搭橋在哪裏?”

“在天心閣西門對麵一條叫高碼頭的小巷子內。”

“知道它的典故嗎?”

他搖了搖頭,大家無語,似乎在等待我的回答。我說:“這是唐代護城河經過之處,護城河上有兩座並列的橋,間隔距離僅一步之遙,故稱一步兩搭橋。”

律師同學的愛人老李是個北方人,憨厚的東北漢子是開車送愛人來聚會的。聽到我們話老街,感到十分有趣,連忙插話說:“聽到你們的對話,感到耳目一新。長沙不愧是古城,從這些老街名就能了解長沙的曆史底蘊。現在長沙高樓大廈林立,又在進行棚戶改造。許多老街名都沒有了,真是可惜啊!現在我提議請我們的作家同學詳細講講吧!”於是大家鼓掌歡迎,我沒有推辭,清了一下嗓子又繼續侃起來:“長沙老街有一千多條,外國有一部小說叫《一千零一夜》,如果把一條老街寫成一個故事,可說是長沙版的《一千零一夜》,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就屬楚國的版圖,有源出湘鄉,流經嶽麓山注入湘江的江水作證。傳說戰國時期楚大夫靳尚,曾封官於寧鄉,死後葬於靳江口,靳江之名由此而來。漢太傅賈誼遭謫長沙,故有太傅裏這個地名。定王劉發築台望母,於是便有了定王台。東漢末年,三國紛爭,至今在民間傳說中仍把馬欄山、撈刀河這些古地名與關公戰長沙緊密聯係起來。關公的青龍偃月刀曾掉進過撈刀河,他的馬曾栓在馬欄山。故有撈刀河、馬欄山、這兩個地名。在長沙的城南有一條小巷叫‘南倒脫靴’,城西有一條小巷叫‘西倒脫靴’,其地名的由來你們知道嗎?”大家搖了搖頭。我繼續說道:“傳說關公戰長沙時,鎮守長沙的太守韓玄命守將黃忠與其應戰,黃忠久戰不勝,韓玄十分不滿,誣其有反叛之心,下令處斬黃忠。與黃忠交誼甚好的魏延大怒,拔刀相助,要刺殺韓玄。韓玄見勢不妙,意欲從城南向北跑,為騙過魏延跑到小古道巷時,有意將一靴子脫下,靴尖朝南放著,以示南遁時靴子脫落掉地,此巷後來被人們稱‘南倒脫靴’魏延識破了韓玄的欺詐,朝北追去,韓玄經過城西臬後街的一條小巷時,又脫掉另一隻靴,仍將靴尖朝南放著,自己朝北門奔去,此巷後來被人們稱為“西倒脫靴”韓玄最終未能逃過魏延的追殺,死在其刀下。至今長郡中學的大操坪內還有韓玄的墓。”

大家聽畢,感歎不已,好似吃了一次從未吃過的曆史大餐。這時一位當過書記的同學發言了:“我在長郡中學讀了六年書,隻知有墓,不知其詳,真是慚愧!慚愧!”另一個當過處長的同學說:“請你談一下藩正街、藩後街的典故吧!”慶砣聞言對他說:“你這個公務員隻關心自己的衙門,我這個打過鐵的工販子隻能關心鐵鋪街啊?”於是我又說道:“藩正街,藩後街是清朝留下的古地名,因位於藩司(湖南布政司)之前後而得名。長沙市政府原辦公大樓就在這裏。府後街在長沙府署後側,糧道街是因為此地有糧道衙門而得名。鹽道署所設之地即稱為鹽道坪。洪承疇在湖廣所建貯藏軍米之地謂之皇倉灣,而位於皇倉灣之後的街道顧名思義便是倉後街。臬後街、都正街源於臬司、都司。明清稱按察使為臬司,即現在的檢察院。都指揮使為一省掌兵的最高機構,簡稱都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