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文學漫話 第38章談“詩”
左建平同學:
你好!
有次下課,瀏覽櫥窗,看到你寫的新詩:《山水情》,耳目一新,詩很有意境,抒發了感恩的情懷,情景交融,清新秀麗,以山水喻之父母,寫得很好。雖是同學,來去匆匆,隻知其名,不辨芳容,很是慚愧。經打聽方知是你,真是詩如其人。
我在老幹大學學過兩年“古典詩詞”。對唐宋之遺風自然喜愛,我學詩的體會是:“用典太多一般人看不懂,且腹內的貨也不多,寫通俗一點,又有人說像白開水一樣——無味。”詩詞協會舉辦的“古典詩詞”講座,我大都參加了,有次一位權威教授講課,大談舊詩的精華時,卻貶“新詩”。其理由是:“舊詩”的語言比“新詩”精煉,並舉出了許多實例。中間休息時我上台提問:“古典詩詞固然好,為什麼像汶川地震這樣類似的賑災活動,電視節目主持人都采用新詩來抒情朗誦,而不采用現代名家所寫的古詩來朗誦呢?”教授一怔,“王顧左右而言他”。我認為“古詩”“新詩”各有其長,不能褒彼貶此,看用在什麼場合,我認為題贈用舊詩好,言簡意賅,耐人尋味。男女朗誦用新詩好,能調動氣氛,達到渲染的效果。寫新詩是與時俱進,寫舊詩是繼承傳統。舊體詩難學,格律要求嚴,古文功底要好,為講平仄,思想也容易受束縛,讀者範圍窄,而新詩是“五四”文化運動的產物,與時代同步,容易被大多數人接受,讀者範圍寬。“五四”以來胡適等名人就倡導寫新詩,其實胡適也是寫舊詩的高手。無論是寫‘舊詩’還是寫‘新詩’,都要講究意境,沒有意境的詩,無論新舊,都是不成功的。在寫作班學寫抒情散文,我認為應學散文詩,它是新詩的一種體裁,它既有散文的靈便和情趣,又有詩的本質和韻味,適合抒情。寫出來的文章能增添文學色彩,可以避免長期在工作中寫應用文的弊端——硬邦邦的,沒有情景,沒有意趣。我沒有寫過新詩,要寫也寫不好,應該向你學習。
祝好!
2008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