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文學漫話 第44章耐人深思的《苦果》
《苦果》是唐異常老師於今年九月發表在《創作》雜誌上的一篇中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王德興是一位服從組織,頗有政績的老領導。五十年代在縣組織部當幹事時,與打字員曉靈一見鍾情,產生了愛的火花。當得知曉靈是為立過戰功的縣委書記準備的,便當了愛情的逃兵。正在這時,父母訂的“娃娃親”淑雲表妹找上門來了。淑雲患有遺傳性癡傻病,平常看不出來,在組織部長的規勸下他還是和淑雲結了婚。到了文革時期,淑雲受到刺激,癡傻病發作,吵得家裏雞犬不寧,王德興忙外顧內,苦不堪言,終於嚐到了自己釀成的“苦果”。生了一個女兒又像她母親一樣患有此病,最後嫁給了一個從貧困山區進城打工的青年,可想而知,這個青年的命運與他嶽父一樣。王退休後深感內疚,在一個除夕之夜,他作出了驚人的壯舉……
我是一口氣讀完這篇小說的,掩卷遐思,感想有四:
一、一個人的性格確定一個人的命運
王德興是一個什麼樣的性格呢?在工作上,他是一個競競業業,謹小慎微的人,在感情上卻是一個有愛不敢愛,性格懦弱的人,這種性格使他仕途通達,終於在1966年當上了縣委書記。這叫“官場得意,情場失意”。凡事有得有失,不足為怪。假設他要在情場上當英雄,同縣委書記奪愛,他肯定會遭貶而下放基層,即算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如果一個公務員或公司的白領要與頭頭爭女人,無異乎是虎口拔牙,絕沒有好下場,奉行“愛情至上”者,不是一個書呆子,就是一個“冒死鬼”。那麼王德興明知近親不能結婚,且知道表妹患有此疾,為什麼還要和她結婚呢?我認為:一是組織部長的勸導和壓力。二是性格的懦弱,存僥幸心理,以為她通過文化學習會好起來。組織部長的勸導是為領導的婚姻在考慮,並不是為了你,隻有你結了婚,打字員曉靈才有可能成為縣委書記的老婆。如果王德興執意不肯和找上門的表妹結婚,其後果同樣會調離下放。因為你是“隱禍”。究其王德興的悲劇還是把“幹事”這個職務看得太重了,調離就調離吧!解放後已提倡戀愛自由,又沒有犯法,豈能拿自己的婚姻當兒戲。即算邊境縣城“僧多粥少”你可競爭啊!可以說:王德興在情場是一個膽小鬼。
二、內疚引發的壯舉難能可貴
王德興退休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看到女婿重蹈了自己的覆轍,感到非常內疚,覺得自己是一個罪人,在一個除夕之夜,他作出了一個重大決策,利用自己的關係為郭軍辦好了“離婚證”,並寫好一封給深圳朋友的薦工信,他深知憑郭軍的建築技術一定會在深圳有用武之地。借著酒勁,他對郭軍說:“你走吧!遠走高飛,這裏有我,放心。”
看到這裏,王德興的形象在我眼裏逐漸高大起來,簡直就是一位英雄豪傑。正如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看看現在的領導幹部,其中的貪官姑且不論,因為他們已經喪失了良知,即便是清官也很難斷家務事,因為牽涉的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啊!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會采取用物質的辦法來滿足女婿,隻要他對女兒不離不棄,能維持這個死亡婚姻就行了,但郭軍可不是一個吃軟飯的人,而是一個有能力,懂得報恩的人,小郭並沒有提出離婚,越是這樣,王德興的心越不安。他深知小郭生活在報恩和痛苦的煎熬中,良心受到了責備。“這裏有我,放心!”這幾句話如同戰爭年代“同誌們快撤,我來掩護”的豪言,鏗鏘有聲。自己釀成的苦果自己嚐;兩人受累,不如解脫一人,隻有這樣自己的良心才能受到慰藉,體現了一位老幹部的高尚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