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樓記47(1 / 2)

第四卷文學漫話 第46章超級文樂彙

湖南電視台生活頻道曾經在杜甫江閣舉辦過“超級戲樂彙”,票友登台唱戲,各展其藝,各盡其樂,獲得台下觀眾一片掌聲。老年人寫文章也有一個“超級文樂彙”,這就是長沙市老幹部大學寫作班創辦的《楓葉見證》雜誌,從2007年開班至今,共出版了三期,彙集了183篇作品,全部是班上同學撰寫的文章。掩卷遐思,感觸頗深。

一、它是老年人寫作的平台

從文章中我看出了同學們的寫作水平,以及豐富的工作、生活閱曆,文采飛揚的散文使人讀後難忘,如同品味一杯濃鬱的香茗,沁人心脾。文采一般者,卻用通順的語句寫出了人生亮點,見證了曆史,我也為之叫好!好就好在“茶壺裏裝餃子”,在老師的指導下,終於倒出來了。總之,都是傳承後代的精神財富,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極佳禮物。如果沒有《楓葉見證》這個平台,寫得再好,也隻能成為案頭文學,孤芳自賞而已。當然寫得好的可以去報刊投稿,說到投稿,又談何容易。首先報刊采用的是名人稿件,編輯部每天收到的稿件用麻袋裝,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怎麼會輪到你呢?因此出現了許多網絡寫手,他們在網上寫出了許多妙文,網絡就是他們的寫作平台。今年長沙市作協一次性吸收了16名網絡寫手加入市作協,這種破格之舉轟動了文壇。

我樂意在《楓葉見證》上發表文章,畢竟由鋼筆字變成了鉛字,由案頭文學變成了書麵文學。在《楓葉見證》上發表文章最大的好處就是有班上的編委為你修改,哪怕是改幾個錯別字和幾個標點符號,都感覺受益匪淺。須知有些錯別字可讀錯了大半輩子啊!

二、它是精神生活的樂地

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老年人吃穿不愁,凡從事寫作的老同誌都是有思想的人,能寫出有思想的文章,便享受了寫作的愉悅和樂趣。比如,熊紅梅同學就寫出了《我的一生》,她出生地主階級,卻從小受地主階級的折磨,遍體傷痕。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這說明地主階級已經腐朽沒落,正於《青春之歌》的林道靜,《紅岩》的劉思楊,《家》《春》《秋》的覺民,他們出身剝削階級,但背叛了自己的階級走上了革命道路。熊紅梅同學的文采雖不是十分高超,但她如實地寫出了童年的苦難和解放後的幸福生活,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家史。在有生之年能寫出這部書,她感到非常快樂,如果有大手筆根據她所寫的原稿改寫成小說,或劇本,其價值一定不菲,但必須進一步展示作品的思想內涵:共產黨為什麼能領導勞苦大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呢?原來是地主階級出身的人也背叛了自己的階級。

三、它能產生不同凡響的社會效益

寫散文不同於寫詩歌,雖都可以抒情,但散文沒有詩歌那樣抽象,必須具備六大要素,它能真實地反映曆史,詳細地描述景致和人物,反映作品的思想內涵。楊友鳳同學的散文《守衛幸福》,是寫她在醫院如何侍候老伴的,情真意切,文筆流暢,非常感人。班上的同學看到此文後,引起了共鳴。都在談論要如何對待好自己的另一半,守住這份幸福,這就是老年人的愛情。與年輕人的愛情相比,老年人相濡以沫的愛情更加厚重、執著,隻是表達的方式不同。

前幾天,我家來了一個老同事,談起了她和老伴的恩恩怨怨,說他病了,性格變了,怎麼侍候他都不滿意,感到非常委屈。我沒有做什麼思想工作,拿出了《守衛幸福》這篇文章給她看,我在一旁觀察,她看得非常專注,從她的表情中,我發現這篇文章在她的心靈深處起到了疏導作用。中國有將近二億老人,如果這篇文章在全國性的雜誌上發表,又會影響多少老年讀者呢!即算是年輕人看了,也會對老年人相濡以沫的愛情羨慕不已。須知一個和諧的社會是由千萬個和諧的家庭組成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