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樓記67(1 / 2)

第六卷旅遊探勝 第66章讀書訪古識賈生

賈誼故居位於長沙太平街,1998年剛修繕時,我曾去過,走馬觀花而已。讀了《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之後,忽發懷古之幽情,春節前又重遊了一次,我在想,賈生為什麼會遭貶?為什麼會英年早逝?古語隻有紅顏命薄,卻沒有文淵命短啊!杞人憂天,使我陷入了沉思。

來到賈誼故居,首先看到的仍是亭內的那口古井,相傳是賈誼所鑿。旁邊還有一株柑樹,相傳也是賈誼所栽。準確的說,賈誼故居曆經各朝各代共重修了64次,隻有這口古井才是流傳兩千多年的文物。正如亭柱杜甫的對聯:“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參觀了“賈太傅祠”、“太傅殿”,就能感到賈誼的確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其著作頗豐,散文有《過秦論》、《論積貯疏》、《治安策》、《陳政事疏》等,這些都是曆代統治階級研讀的必修典籍。辭賦有《吊屈原賦》,《服鳥賦》,開創了漢代辭賦的先河。在太傅殿就能看到賈誼的治國方略、經濟政策、教育理論、統一主張、民本思想、禦外策略的思想體係。

走到碑廊,就能看到古今名人對他的評價,大約有20餘首,由現代書法家書寫,鐫刻在青石板上。如明大學士李東陽讚道:“文帝時,可當大臣者,惟賈太傅一人。”毛澤東早年讚道:“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鍾此。”漢文帝也讚道:“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後人讚賈誼猶可,你這個漢文帝明知賈誼有才,為什麼把他從中央貶到長沙當一個家庭教師呢?即算有人對他有意見,你要保護青年幹部啊!四年後,文帝又召見了他,不是問政,而是在宣室虛席以待,夜半以鬼神問之。這太讓委屈多年的賈誼失望了,怎料到文帝隻將他當成一個“巫祝”罷了。不久又要他給小兒子梁懷王做太傅,還是當一名家庭教師。故唐朝李商隱吟出了“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詩句。

賈誼生於公元前200年,歿於公元前168年,隻活了32歲。河南洛陽人,十八歲就有才名,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餘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破格提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這個官職相當於現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的研究員。職在議論朝政,評定是非,法令政策也多由此製定。在議論朝政時,賈誼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誰也講他不贏。文帝還欲提拔他任公卿之職,因此遭到群臣的嫉妒,其中有當朝的大臣絳侯、灌嬰、東陽侯、馮敬等。說他“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文帝為在政治上平衡關係又疏遠了他,23歲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四年後被召回長安,要他當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

我認為賈誼遭貶的主要原因是不懂為官之道,書生氣十足,“嘴上無毛,做事不牢”,應了“人怕出名,豬怕壯”這句老話。賈生啊!你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尊重團結老一輩革命家啊!因為江山是他們這些老臣為先帝打下來的,即算有無能之輩憑關係當上大臣的,也要分清局勢提出改革建議啊!不然冒失直言必遭禍端。你觸犯了別人的利益,別人一定會搞你。而你是坐火箭上來的啊!因為你沒有基層組織的政績和地方改革的實踐經驗。俗語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即算你說的全都正確,又有誰能相信呢?漢文帝還是慧眼識英才,一年內將他連升三級。可能文帝在思忖:“你書讀得多,就當我兒子的家庭教師好啦!朕也要平衡關係呀!”然後平地又起風波,“懷王騎,墜馬而死,無後。”這還了得,你這個家庭教師是怎麼當的啊?連起碼的安全常識都沒有傳授,更要命的是“無後”就死了,可憐的賈生“自傷為傅無狀”,臉沒地方擱,因為這麵子讀書人還是要的,他犯糊塗了,怎麼就連一個家庭教師都無法勝任呢?“哭泣歲餘,亦死。”時年三十二歲。對於賈誼的死,毛澤東寫過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