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樓記69(1 / 3)

第六卷旅遊探勝 第68章泰國遊記

為趕上泰國的潑水節,今年4月11日,我偕老婆去了一趟泰國,當晚就飛到東南亞最大的曼穀機場。一出機場口,就享受了泰國少女獻花的禮遇。我這個中國人頃刻變成了外國人。為什麼這個區區小國能變成旅遊大國呢?我認為主要是泰國的佛教建築,國粹——人妖和風味美食吸引了世界各地遊客。在泰國四天,看得我眼花繚亂。還是按旅遊線路敘述吧!

第一天的觀光景點:

泰國導遊是一位華人後裔。姓段,三十餘歲。說話幽默,常將一頂藍色假發帶在頭上,喜歡搞笑,且態度熱情。在大巴上他說:“告訴大家幾句泰語‘你好’叫‘刷哇滴卡’,‘帥哥’叫‘老媽媽’,‘美女’叫‘水晶晶’,‘大哥’叫‘屁屁’。別人稱我段大哥,你們就叫我段屁屁好啦。”這些泰語稱謂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首先來到“大皇宮”和“玉佛寺”,這兩處連在一起。段屁屁說:“泰國誰最大,有人會說是國王。不!其實最大的是和尚,現任國王都要向寺廟主持跪著禱告。泰國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人信佛,許多人從小還當過和尚。”聽他之言,真是“全民皆僧”啊!

“玉佛寺”與“大皇宮”相鄰,是皇家寺院。裏麵還有許多尖形的寶塔建築,全方位展示了泰國建築和文化上的魅力。相當於中國的故宮,但沒有故宮的規模。從“玉佛寺”入口處進去,通過一條狹窄的通道直向前走,經過一道窄門,便來到“泰皇宮”,裏麵內容極其豐富。長達1900米的《拉瑪堅》壁畫覆蓋了“玉佛寺”回廊的所有牆麵。壁畫故事從北門發現西達開始,進而說到她的丈夫拉瑪和她的助手——一隻白色猴神的冒險經曆。壁畫還展現了泰國平凡生活中有趣的一麵,從兒童戲耍的情景到宮廷嬪妃的畫像……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拉瑪七世是最後一位住在“泰皇宮”的國王,於1925年遷出。如今“泰王宮”純粹是舉行各種禮儀活動的場所。

接著來到皇家“禦會館”。原為泰五世皇議政院,在拉瑪王朝占據重要一頁。現在的九世泰皇就在此慶祝登基六十周年。全世界29個君主立憲國家就有25個國王前來祝賀。我想這相當於中國的釣魚台或人民大會堂吧。“禦”代表皇帝,“禦會”就是皇帝召見。而我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早在1912年就被孫中山先生推翻了。在這裏我看到了中國一百年前的帝製,頗感新鮮。

接著驅車來到“佛統大塔”。它是佛教最早傳入泰國的地方,相當我國河南洛陽的“白馬寺”。“白馬寺”比唐僧取經還早500多年,也是佛教最早傳入中國的地方。泰國的“佛統大塔”呈褐黃色,塔高130米,光是螺旋狀的塔尖部分就高達40米,圓形塔底直徑57米,塔的底座是兩層巨大的平台。“佛統大塔”象征著泰國佛教信仰和皇室忠誠的曆史文化。泰國的佛教建築是吸引世界遊客光臨的原因之一。可能大家看慣了火柴盒式的高樓大廈,才對異域民族的建築感興趣。難怪張家界的鳳凰要堅決拆掉磚混結構的房屋,恢複少數民族的吊腳樓,從而申遺成功,因為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馬不停蹄,又驅車來到“桂河大橋”,有一部外國反二戰的電影片,名叫《桂河大橋》,就是在這裏拍攝的,由大衛裏恩執導。因此“橋”與“電影”聞名。大橋的一邊地勢較為平緩,但一過河便是險峻的群峰,有的路段甚至就開鑿在懸崖絕壁之上。當年許多勞工都是在修建“桂河大橋”時變成孤魂野鬼的。我站在橋上,望著狹小的鐵軌和並不很寬的桂河,心想這有什麼看頭。須知這是追憶二戰時期泰國的反戰曆史。把這座橋作為一個旅遊景點,可見泰國人之精明。

夕陽西下,又驅車來到“竹筏漂流屋”,在此共進晚餐。在碧綠的桂河,有許多艘這樣的漂流屋,並非竹筏,而是大木船。由汽艇牽引,一邊用餐,一邊欣賞桂河兩岸如詩如畫的風景。遊客可唱卡拉OK,仿佛身入世外桃源。中途上岸還觀看了“尼姑浮水”。這不足為奇,不過是“靜漂”而己。手腳不動,身體不往下沉。我曾經在國內試過,也能“靜漂”三至五秒。當晚返曼穀酒店休息。

第二天的觀光景點:

上午參觀了“皇家珠寶中心”、“皮革中心”,在去參觀“鱷魚湖”時,沿途還騎了大象。大象在田野慢悠悠地行走,享受了泰國獨特交通工具的情調。來到“鱷魚湖”,坐上探險船,就被上千條大大小小的鱷魚包圍。凶猛的鱷魚撲向遊客用竹竿捆綁著的食物,巨大的呼嘯聲,不絕於耳,讓人不寒而栗。此時我想起了唐韓愈《祭鱷魚文》:“……刺史則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以與鱷魚從事,必殺盡乃止,其無悔!”但這些鱷魚是人工飼養的,還成了旅遊景點,一個鱷魚包就可賣上萬元,可不能隨便殺啊!但韓刺史在殺鱷魚之前,還拋了一豬一羊作為祭品,鱷魚的壯觀與文章所述相似。

下午參觀了“泰北民族村”。它是由“金三角風情園”、“93師博物館”、“孤軍裝備展覽室”、“坤沙曆史”幾部分組成的。走進民族村大門,我們看到右方大池塘上立了幾座小茅屋,茅屋臨水的牆上掛著“還我國籍”四個大字。據段屁屁介紹,這些在此工作的講解員約三、四十人都來自“金三角”地區,是國民黨93師的後代。因為沒有拿到泰國國籍,隻是難民身份。輪換派來此處工作,期滿還要回金三角。因為是“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