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樓記70(1 / 2)

第六卷旅遊探勝 第69章新加坡之旅

今年4月16日我偕老婆去了一趟新加坡。聽說新加坡市容非常美麗清潔,一個感冒可傳染80%的人,說什麼太衛生了,人們才失去了對細菌的抵抗力。是無稽之談,還是確有此事,引吸我的並不是這些,而是七十年代新加坡就是亞洲的四小龍,且還是一個反腐成功的國家。

地導姓李,四十餘歲,華人後裔,曾經過商。要了解新加坡就必須請教他,不然就隻能走馬觀花看看火柴盒似的高樓大廈打道回府。大陸的海濱城市也是高樓林立,何必又花錢費米出國呢?

地導介紹:“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國名、首都都叫新加坡,有花園城市的美稱。1965年獨立後李光耀為總理,約500萬人,其中華人就占76%,國土麵積707平方公裏。”聽到這裏,我想到了長沙,長沙市包括長沙縣、望城、瀏陽、寧鄉,全市總麵積1.18萬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麵積554平方公裏,總人口約60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66.9萬人。也就是說:長沙市的人均麵積大大超過新加坡。我想長沙在改革初,老人如能畫個圈,作為中部的經濟特區,也有可能與新加坡媲美啊!我問地導:“七十年代新加坡怎麼就能成為亞洲四小龍呢?”地導回答:“新加坡可耕麵積隻占國土麵積的9.5%,糧食、蔬菜全部靠進口,本國的農業生產隻種植高產值的熱帶經濟作物,如蘭花等,並飼養觀賞用的熱帶魚出口,以金融為首的服務業和旅遊業特別發達,煉油、航運、製造等工業也是發展最快的行業。”聽完地導的介紹,方知新加坡盡搞些賺錢的買賣!想當年長沙的農業和全國一樣:“是稻穀加稻草,年終要倒找!”在“四人幫”的幹擾下,工業也是停滯不前,長沙市的人均麵積雖比新加坡大又有什麼用呢?看來經濟要搞上去,不僅僅是人口密度和地理位置問題,關鍵是要改革,不改革就落後。寧要改革的非議,不要不改革的危機。所以1992年鄧小平關於繼續改革開放的南巡講話十分重要。粉碎“四人幫”後,我國經過三十二年的改革開放,今非昔比,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就人均生產總值來說卻與新加坡相差很遠。

據某雜誌載:2009年新加坡的人均生產總值GDP在世界排名為20名。中國卻為99名。前三名是盧森堡、挪威、卡塔爾。而美國排名為9名,俄國排名60名。中國可說也是世界經濟大國,由於人口眾多,但人均起來就難以掛號。如果五十年代經濟學家馬寅初提出的“人口論”被采納,那麼中國的人均GDP就不會差這麼遠了!

有關經濟的思緒還在腦海盤旋,忽聽地導說“市政廣場”到了。下車後我們看到的“市政廣場”,隻有一個多足球場大,還不如長沙市政府的廣場規模。旁邊有1929年落成的市政廳和高等法院。這是最古老的荷蘭建築。遊客紛紛拍照留念。我望著這兩座建築,就想到新加坡是反腐倡廉搞得最好的國家,究竟怎麼一個好法?我無法考察,隻好問地導。地導說:“新加坡經濟上去以後執行了教育倡廉、積薪養廉、鐵腕護廉、製度保廉、勤政促廉。不靠政黨輪換,也不靠媒體監督而成功地解決了貪汙問題。”聽到這裏,我長噓一聲,真是:“踏破鐵鞋無處覓,得來全不費功夫。”原來反腐倡廉的寶鑒藏在以華人為主的國度,這符合中國的國情呀!說到中國黨內的某些腐敗分子,老百姓無不切齒痛恨,有些人不明就裏,提出要學西方的多黨製,根據中國的國情,不行啊!怎麼在毛主席領導時期,黨內就沒有腐敗呢?如張子善、劉長青這些高幹貪汙,毛主席便“格殺勿論”,震懾了許多貪汙分子。不像現在,“公仆”無論貪多少,隻要沒有殺人、放火、販毒等犯罪,就不會判死刑。其理念是“坐牢一人,幸福全家”。所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難道多黨製就沒有腐敗嗎?非也!台灣是多黨製,原國民黨就是因腐敗失去了執政黨地位,而上台的民進黨阿扁不同樣也是一個大貪汙犯嗎。新加坡的反腐成功值得我們借鑒!我想國內各地紀委何不來此取經呢?如怕有公費旅遊之嫌,可由老百姓讚助呀。我相信“公仆”出國,“主人”是會出錢的。腐敗問題解決了,黨的威信就提高了,代表人民的利益就不是一句空話。難道這區區小錢還不能報銷麼?在大巴上想著想著,就到了新加坡第二高點——“花芭山”。站在山頂遙望四周,景色十分美麗,既能看到市內林立的建築群和海港,還能看到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輪廓,以及大大小小的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