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樓記73(2 / 2)

購物在香港,中擋在尖沙咀,高擋在銅鑼灣。我從不逛商場,可老婆大人有購物嗜好,此時也要滿足老婆的心意去遊覽一番。我走進銅鑼灣一家最大的商場,裏麵擁有世界各地的尖端品牌,琳琅滿目,但價格不菲。我看見一個錢包,標價就達7000港幣,哇!觀之咋舌,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細看7字後麵的確是三個零,頓感香港是富人的天堂。此時隻能“望洋興歎”,絕非我輩消費之處,僅僅是大開眼界而已。我們還乘車去了富人居住地——太平山。山上高擋別墅星羅棋布,其中有棟高樓,非常醒目。聽說是某女富婆的,現在是:“人上天堂,錢存銀行,像片掛靈堂。”這時我想起偏僻地方隻吃兩餐玉米糊糊的長壽村,想起秦始皇派三千童男童女尋找長生不老藥,想起曆代皇帝重金聘請術士煉丹……為此感慨不已,不由詩興大發,隨口冒出以下四句:

有錢可使鬼推磨,但賄閻羅卻不行。

貧富懸殊今古有,奈何橋上顯公平。

太平山是香港島的最高峰。站在山上放眼四望,港島和九龍宛如鑲在維多利亞港灣的兩顆明珠壯觀無比。夜幕降臨,還坐遊輪遊覽了維多利亞港。海口兩岸的高樓燈火輝煌,交相輝映,美不勝收。該港口位於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是中國第一大港,世界第三大港,僅次於美國的舊金山和巴西的裏約熱內盧。水麵寬闊,景色迷人。穿梭於南北兩岸的漁船、郵輪、觀光船、萬噸巨輪和它們鳴放的汽笛聲,交織出一幅美妙的海上景致。

香港主要景點遊畢,我們就要乘車出關了,驀然回首,感慨萬千:翻開中國的近代史,我們知道,現在的香港包括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兩部分,鴉片戰爭後,由於清政府無能,1842年英帝國主義侵占了香港島,1860年又侵占了九龍半島南端尖沙咀一帶,1898年又強行租借九龍半島深圳河以南地區及附近諸島。澳門是1553年即明朝時,葡萄牙殖民者借口暴曬水漬貨物,強行上岸租占,鴉片戰爭後又不斷擴大範圍進行強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對於這些不平等條約是完全可以廢除的,但是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卻沒有這樣做,這是因為帝國主義正在加強經濟封鎖,想將新中國這個嬰兒扼殺在搖籃之中,而港澳此時已成為中國通往世界進行貿易和出入境的重要口岸。在這彈丸之地,我等俗人認為,何須派兵收回,隻要大陸斷水斷電,或打開關閘讓盲流湧入,就會招架不住。當然,中央絕不會采納我這個餿主意。但是,被搶走的兒子終究要回到母親的身邊,否則中國人踏上這片土地,將會產生莫名的惆悵。“風景這邊獨好”,卻是外國人的。其心情必然會感到恥辱、遺憾。再好的風景,也高興不起來。香港這顆“東方明珠”是在鄧小平同誌“一國兩製”的設計下,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隨後澳門回歸,雪洗了百年恥辱。作為中國人在港澳的土地上站一站,看一看,感到無比的自豪。遺憾的是我們的小平同誌卻沒有等到這一天。若問港澳旅遊的感想,我遙望著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感到的是中國人的“脊梁”硬了。

2009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