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啊,布達拉宮(1 / 2)

當汽車駛到哲蚌寺的山角時,那閃爍金色光芒的布達拉宮金頂躍然在她們的眼前,頓時,從卡車上發出了陣陣驚喜的叫聲,才旦卓瑪和隊員們的心情猶如燒開的沱茶,真是興奮異常,久久不能平靜。能到拉薩,參加如此盛大的慶祝活動,同時還能敬仰這聞名遐邇的布達拉宮,這是一次多麼難得的機會呀!拉薩(聖地)、波章瑪布(紅色宮殿)、祖始康(大昭寺)對於才旦卓瑪而言,隻是長輩們回憶往事時講述的故事,尤其是關於“滄海桑田”的傳說極富神秘色彩,有著無法抗拒的誘惑力。今日有機會親眼目睹,真是比那傳說中聽到的還要壯麗、燦爛、神聖,敬慕之情油然而生,是的,因為這些經曆一千多年曆史的雄偉豐碑,凝聚著雪域先輩們的聰明才智,它是征服世界屋脊之人的精神象征。領略了布達拉宮的風采神韻,才旦卓瑪的心中蕩起了燦爛的樂章。

五月的拉薩,綠樹成蔭,鮮花怒放,一首《毛主席派人來》的優美而深情的歌曲和那金黃透明的朝霞灑滿了整個古城,拉薩沉浸在一種濃濃的節日氣氛中,那鮮豔的五星紅旗和五色的風旗在拉薩居民屋頂高高飄揚,那鬆枝點燃的縷縷青煙含著藏族人民最神聖、最祥和的祝願飄向東方。歡迎中央代表團的西藏黨政軍和各族各界人民身著鮮麗的民族服裝,雙手捧著潔白的哈達,端著銀製雕龍的青稞酒壺及“竹素切瑪”(木製圖紋的鬥,一半裝有炒熟的麥粒,一半裝有糌粑麵,鬥上插有染色的青稞麥穗和一小塊繪有吉祥花紋圖案的木柏),跳著西藏各地不同地域風格的傳統喜慶歌舞,其中來自日哈則的才旦卓瑪一行“嘉諧”(大型盛歌)隊的表演顯得格外莊重、古樸、熱情,可以說在三萬餘人的各群眾團隊盛大集會中大顯身手,獨領風騷,為慶祝活動增添了新的活力。才旦卓瑪一行表現出極大的政治熱情。在此期間,才旦卓瑪有機會觀賞到了來自首都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團的各民族優秀的藝術家們帶來的一台絢麗多姿的民族歌舞晚會,當歌唱家們在台上演唱那些獨具風韻的民族歌曲時,那優美的旋律觸動著才旦卓瑪的歌唱神經。這台晚會使她開闊眼界,並對歌唱藝術增添了一份愛的感情。

才旦卓瑪此行,可以說天賜良機,福星高照,在拉薩參加慶祝活動,她十分榮幸地接到西藏團委發來的通知書,請她出席“西藏青年代表大會”,同時決定才旦卓瑪作為赴內地參觀的“西藏青年參觀團”的成員之一,另外還邀請她參加由團委和西藏軍區政治部聯合主辦的答謝中央代表團的聯合演出。這一連串的喜事,她未曾想過,她感到無尚的榮耀,一種對黨和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湧上心頭,為了表達這份深情厚意,她特意選擇並改變一首原屬於男女對唱具有濃鬱西藏西部民歌風味的歌,重新添詞,標題是《獻給毛主席》。演出的時間臨近了,才旦卓瑪沒有演出服,她借了一套後藏牧區婦女的衣服,臉部和發式稍稍整理一下。她的獨唱安排在下半場,當報幕員登台,報道演唱者才旦卓瑪,觀眾席裏響起了掌聲。但才旦卓瑪何許人?她的名字對於拉薩的觀眾是陌生的,觀眾期待她的出場。才旦卓瑪是一位性格穩靜、不善言談的少女,她雖然未曾在如此盛大的晚會上演出過,不免有些緊張,但她由於自幼喜愛並接受西藏西部民間歌舞藝術的熏陶,顯得從容自在。她帶著喜悅的麵容,到了舞台中央,向觀眾鞠了一個大躬,觀眾以掌聲回敬。她的演唱既沒有大管弦樂隊的伴奏,也沒有小民樂隊的伴奏,就是一支竹笛。隨著悠揚的竹笛聲,才旦卓瑪情不自禁地唱響了《獻給毛主席》的歌,她那明亮而婉轉的歌聲,猶如撒向天邊的彩霞,閃爍著絢麗的光芒;她那深情而真切的情感,猶如山穀中的噴泉,向黨和毛主席傾訴著百萬農奴的衷情。這聲情並茂的演唱,令聽眾耳目一新。

才旦卓瑪的演唱在這台晚會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石投河,掀起千重浪,有的觀眾說:才旦卓瑪的歌聲像“斯給加林”(金色的嗩呐),有的說她演唱的歌聲像“企窮覺母頌吉”(百靈鳥的叫聲),還有的說她的歌像“羌塘衝衝”(清爽的青稞酒),有的聽眾十分激動地說:“才旦卓瑪演唱的《獻給毛主席》的歌,就像流進田裏的涓涓溪水,使田野上的豌豆花和燦爛的油菜花朵競相開放,吐露芬芳,她的歌聲真是一幅誘人的田園油畫,令人陶醉,她唱出了我們藏族人民的心聲……”的確,才.旦卓瑪的歌聲代表著百萬農奴的心聲,同時,她的歌唱天賦和欲望在這首《獻給毛主席》的歌中得到了淋滴盡致的體現。古人雲:“先要心裏有,才能嘴上有”,又有人說:“真實的感情給歌聲帶來了激情和色彩”。才旦卓瑪有一個得天獨厚的美妙聲音,這是她的福份,也是先天的條件,但她那時對黨和毛主席的深情,是她演唱成功的先決條件,由於她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最純潔而美好的心願溶人到該曲的每一個音符、旋律和節奏中,贏得了聽眾的喝彩,產生了轟動性的效果。從此,這首頗具西藏西部風格的歌曲《獻給毛主席》的作品和才旦卓瑪的名字一下在拉薩地區廣範傳開,引起了社會各方麵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