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此,才旦卓瑪目前還是一束含苞待放的花蕾,將如何使這朵花開得更為鮮豔、誘人,還需要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和肥土沃壤。
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的成立,為西藏的社會進步和人才的成長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證。才旦卓瑪一九五五年被吸收到日喀則地區“愛國青年聯誼會”的組織,那時她不敢公開去參加社會活動,凡是參加機關工作和到共產黨新辦的學校讀書,隨時都會遭到民族極端分子的威脅和惡毒謾罵,那時根本談不上有學習的機會和良好環境,連生存都還十分艱難。對此,黨中央和毛主席時刻關心百萬農奴的命運,關心著西藏的社會發展,並每年有組織、有計劃地把西藏的民族宗教人士和農牧民以及藏族青少年組成“西藏參觀團”,讓西藏各界人士了解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了解祖國各族兄弟姐妹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和睦相處,共同建設祖國大家庭的精神風貌。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凡到內地參觀過的人,都開闊了眼界,並為有如此強大的祖國,如此和睦相處的大家庭而感到自豪。
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的慶祝大會勝利閉幕了,它標誌著西藏的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為了貫徹落實這次會議形成的各項任務,不久在拉薩隆重地召開了第一次“西藏青年代表大會”,才旦卓瑪十分榮幸地作為日喀則地區的青年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該會是在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的親切關懷和西藏團委的直接組織下召開的,這次會議根據西藏的形勢指定西藏青年的工作計劃,同時,重點傳達和組織學習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大會所形成的會議報告,報告中明確提出建立健全籌備委員會各部門的辦事機構,搞好西藏建設,培養幹部,改善人民生活等,這些重要的內容,關係到西藏今後一段時間的發展前景,也關係到西藏青年們的未來。
才旦卓瑪能有機會參加第一次“西藏青年代表大會”,深感榮幸,這個會議在西藏青年中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此會不僅深刻地分析了當時西藏社會的形勢和特點,並就如何貫徹落實籌備委員會的各項決議,向首屆“西藏青年代表大會”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任務,與會的代表既感到光榮,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總之,這次的會議,為西藏青年的政治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機,大家倍受鼓舞。出席這次大會的代表大部分都是來自西藏各專區農牧民和邊境的優秀青年,他們純樸、善良、求知欲極高,會議期間與會的代表們和睦相處,共商西藏的大業,處處充滿希望和生機,唯獨使才旦卓瑪感到困惑的是自己的文化水平太有限了,她十分珍惜首屆“西藏青年代表大會”,無論是參加大會或小組討論,她總是細心聆聽,用心理解,她認為到了泉水邊,決不能背著空水桶回家鄉。
在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中,才旦卓瑪像一個勤奮的蜜蜂,在采集著對自己有益的知識養料,她覺得此間的生活很充實,也很有意義,但想擔當起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麵貌,必須要走出去,要見世麵,要學習和掌握好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天賜良機,十月初,“西藏青年參觀團”在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的關懷和西藏團委的直接領導下組建了,成員大部分是來自西藏各專縣和邊境地區的優秀青年以及部分拉薩第一學校的學生,當時“西藏青年參觀團”的團長是西藏團委書記雪康·土登尼瑪(已故),副團長是古加·平措旺久(已故)。這是首批組織的“西藏青年參觀團”,他們都是新一代西藏的熱血青年。這一批人中的大部分同誌,無論在西藏和平解放時期或平叛改革中以及進入改革開放的經濟建設中,在不同的崗位上都擔負著重要的領導職務。當時組建“西藏青年參觀團”時,拉薩地區的形勢比較複雜,廣大的西藏勞動人民和愛國上層人士表示出一種熱情,但是當時西藏地方政府中的少數農奴主對此恨之入骨,他們咬牙切齒地說什麼:“跟著紅漢人走,沒有好果吃”,還說“紅漢人是流走的水,我們藏人是沉在水底的石頭,等著瞧”(大意)。而且,那時拉薩的小巷裏發生了極端分子勒住少先隊員的脖子的事。但是西藏的青年不信這個邪,他們像雪山的雄鷹,頂著狂風暴雨,穿過茫茫的雲霧,向著光明飛去。
十月的拉薩,秋高氣爽。“西藏青年參觀團”赴祖國內地的時間已來臨,歡送他們的有關領導和親朋好友趕到了歡送的場地,向他們敬獻哈達和青稞酒,祝願他們一路平安,參觀團的團員們熱情地告別了歡送他們的有關領導和親朋好友,爾後乘上了一輛解放牌大卡車,隨著汽車的發動聲,歡送的人群中響起了告別的呼聲,青年代表們從車上向歡送的人群揮帽致謝。此時,公路兩旁的柏樺樹在一陣清爽的秋風中嘩嘩作響,仿佛它們也在熱情地歡送“西藏青年參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