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西藏的認識應該說始於電影和才旦卓瑪的歌聲。那個時候,看的電影大多是反映西藏民主改革的紀錄片。在這塊剛剛砸碎了封建農奴製度的土地上,在莽莽的雪山下,在遼闊的草原上,在翻墾的田野裏,始終有優美悅耳的旋律隨著畫麵展現在觀眾麵前。悠揚婉轉,清新遼闊,叫人聽得如醉如癡,久久難忘。讓人不由得在想,那裏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
後來,我又看了電影《農奴》,強巴和蘭尕的悲慘遭遇強烈地牽動著觀眾的心。在這部影片中,音樂起著極大的渲染烘托和推動情節的作用。在山崗上,蘭尕默默地看著遭受過毒打的強巴,似乎在用流血的心去撫慰他。這時畫外歌聲響起:“阿哥,你何須說,且聽我為你唱歌,我隻能唱一支無字的歌,為了我的歌,你也要在人世上生活!”
歌聲如泣如訴,卻又清亮遼闊,在雪山草地回蕩。立時,全場的觀眾都被這淒婉悲涼又情真意切的歌聲打動。人們的心在顫動,淚水綿綿不斷地湧出來。
在十年浩劫那艱難的日子裏,由於政治上的殘酷迫害,生活上的極端貧窮,許多人幾乎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勇氣,想一死了之,脫離人世的苦難。這時,往往會想起這首歌,會在心裏默默地唱著這首歌來慰藉親人、朋友,也安慰自己那顆原本打算停止跳動的心。那時,我也在川北農村插隊,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衣服,勒緊饑腸碌碌的肚皮,幹著又累又重的農活。很多時候,我也在心裏一遍又一遍地唱這首歌。有時會獨自登上孤立的山梁,或鑽進寂靜的樹林,大著膽子放聲唱:“阿哥,你何須說,且聽我為你唱歌,我隻能唱一支無字的歌,為了我的歌,你也要在人世上生活!”唱著唱著,嗓子哽咽了,嘴唇顫動已歌不成聲了,一任淚水滿麵長流。
那時,人們在苦難中唱著這首誕生於苦難中的歌曲來慰籍自己那顆傷痕累累的心,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而誕生這歌曲的地方——西藏,真的是個什麼樣子呢?那塊曾被封建農奴製度桎梏了千百年的土地,那個曾經遭受過最深苦難的民族為什麼能誕生出那麼多撼人心魄的音樂呢?是因為那裏是世界屋脊?那裏有高天厚土?我第一次有了對西藏的詢問和向往。
日月經天,星移鬥轉,終於有一天我踏上了去西藏的旅途。在格爾木,我登上了去拉薩的汽車。司機是藏族人,叫達娃,這是我在話劇《不準出生的人》中就知道了的名字。我一上車就和他開了句玩笑:“我是禿子跟著月亮走——沾光了!”
早辭格爾木,納赤台、西大灘、五道梁、沱沱河一一從窗外閃過。車過雁石坪時天已黑了下來。我捧著一本地圖,知道再走一百公裏就到唐古拉山口,過了山口就進人西藏了。我心裏立刻激動起來。達娃似乎想驅趕倦意,隨手擰開了收錄機,頓時車廂裏響起了熟悉的歌聲:“高原上升起紅太陽,雪山草原放光芒……”這是才旦卓瑪演唱的專輯錄音帶。我沉醉在美妙動人的歌聲中,往事竟然隨著歌聲在腦海中浮現,卻沒有了苦澀,沒有了痛楚,隻有甜甜的對舊日的回憶,想不到,今天這歌聲又在引導我走近西藏。
啊,西藏,我終於來了!來親撫您的土地,來探究您的神奇,來丈量您的遙遠,來聆聽您的歌聲!
有一天,我隨著轉經的人流從八廓街走進大昭寺,體味著濃烈的宗教氣息。在酥油燈的光照下,虔誠的信徒們井然有序地進行著自己的佛事。這時,隱隱傳來一陣悠揚的歌聲,仿佛是從遼闊的草原傳來,又似乎是從高高的山巔傳來。我停住腳步,凝神靜聽。這是一支我曾在電影《暴風中的雄鷹》中聽到的那種在遼闊的草原上唱的“牧歌”(暫且這樣冠名),高亢遼闊、悠揚婉轉、清脆嘹亮。我循聲尋去,在後院轉經的行列中,一位身著牧區藏裝的姑娘一麵撥動轉經筒,一麵放聲歌唱,似乎這裏不是森嚴的寺廟,而是家鄉藍天白雲下的遼闊草原。她的神情恬靜安謐,唱得又是那樣平和自如,毫不經意,更沒有一絲裝飾和造作。歌聲在大院裏蕩漾,在我的心海裏激蕩。我靜靜地佇立在那裏。為了不驚動她,我竭力不去看她,卻用整個身心去傾聽。漸漸地,我被這歌聲溶化了,眼睛也濕潤了起來。
幾年來,在西藏這個歌舞的海洋中,我隨時都能聽到那質樸純真帶著濃濃的山野風味的歌聲。雖然,我不懂那歌詞的意思,但那優美的旋律卻永遠地縈繞在腦海中。那歌聲沒有哀怨,沒有無病呻吟,沒有“你不愛我,我怎麼活”的聲嘶力竭,沒有“苦苦期待,等你不回”的幽怨愁腸!似乎這個民族不需要這些,盡管他們曾飽受過世界上罕見的苦難和折磨!
能把苦難變成歌聲的人就是真正的音樂家。我猛然明白了:原來這裏的人們個個都可以是“才旦卓瑪”!我早年就知道的那個才旦卓瑪隻是他們中間最優秀的一員。
後記撰寫《雪域之音一才旦卓瑪傳》一書,是緣於一九九五年的秋季,湖南文藝出版社歐陽強先生和張光瓊女士到拉薩出席《西藏舞蹈通史》的首發式。此次會上他們榮幸地見到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瑪同誌,並進行了熱情的交談,在交談中,歐陽強先生感到,才旦卓瑪同誌身居高位,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但給他的第一感受如同她所唱的歌曲一樣,是那樣的純樸、真誠、熱情、和善,令他感到欽佩、崇敬,並在大腦中形成編寫《雪域之音一才旦卓瑪傳》一書的構想,借著乘車順著拉薩河,沿著雅魯藏布江的上遊,直奔年楚河畔,遊覽才旦卓瑪出生的故土,美麗的日喀則之機,就開始著手策劃該書的框架。
說也巧,一九九九年初春,我國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中國曲協黨組書記劉蘭芳和副主席薑昆一行出席拉薩市曲藝隊成立的慶祝活動,此時,中國文聯執行副主席才旦卓瑪和區文聯有關領導同誌說:您不僅關心西藏的曲藝事業,還捐資辦學,關心西藏的教育事業,西藏人民很感激您呀!薑昆則說:我哪裏有你做得好,你唱了這麼多優美的藏族歌曲,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接著他對我說:阿克拉,你們應當把才旦卓瑪演唱過的這些優美的歌曲收集成一本書,這些不僅是藏民族的珍貴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啊!我當時略帶開玩笑地說:行,您出資,我們來收集整理這些優秀的歌曲。這時,隨著薑昆同來的“北京市明大實業貿易公司”總經理孫海明先生當場表態,慷慨捐贈啟動資金。他說:“我非常喜歡藏族的歌舞藝術,我曾在部隊文工團時,在歌舞《雪山上的門巴》中扮演過雙目失明的老人。在舞蹈《解放》中扮演過奴隸。藏族歌舞藝術和才旦卓瑪演唱的歌曲備受全國人民的青睞……”於是我同當時的文聯秘書長、黨組成員敏吉,著手搜集才旦卓瑪演唱過的歌曲作品和在國內外演唱活動的圖片資料及評論文章,並決定由湖南文藝出版社的歐陽強先生任該書的責任編輯。
我撰寫《雪域之音一才旦卓瑪傳》一書的初衷,完全出於對才旦卓瑪同誌的崇敬和欽佩,它是我們西藏文化藏界的楷模、旗幟。她牢記周恩來總理的“回到西藏,為家鄉人民歌唱”的教導,以高原為舞台,把歌聲傳四方。在半個世紀的藝術人生中,他以最純樸、真摯的感情,把獨具雪域魅力的優美、健康、向上的歌曲唱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五洲四海,以卓越的藝術才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征服了國內外的億萬觀眾,成為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歌唱家,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讚揚和肯定。一九九六年原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丹增在首屆“才旦卓瑪藝術基金”音樂創作和聲樂大賽的開幕式上代表區黨委號召全區文藝工作者弘揚才旦卓瑪同誌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民族、熱愛民族文化的高尚精神。的確,才旦卓瑪是我們藏民族的驕傲,是全區文藝工作者的楷模,是一麵旗幟。她不僅有金子般的聲音,還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境界,我曾與她踏遍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村莊和牧場及邊防哨卡。留下了揮之不去的美好記憶。其中令我最難忘的是,當我們下基層為邊防部隊去演出時,一場暴風雪掩埋了通往邊防哨卡的通道,無法到邊防哨卡為日夜守衛祖國邊防的哨兵演出。大雪無情、人有情,才旦卓瑪同誌回到兵營,通過電話向邊防哨兵送去了藏族優美的歌曲,表現了一個文藝工作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赤子之心。還有一次在鄉下為群眾演出,返回途中,看到養路工人在辛勤護路的生動場景,她主動為他們獻上一首《在北京的金山上》“……我們邁步走在社會主義幸福的大道上”,以此表達她對養路工人辛勤維護道路暢通的感激之情。
與她同事多年,受益匪淺,於是產生了撰寫《雪域之音一才旦卓瑪傳》。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才旦卓瑪平凡而偉大,真實的藝術人生。
今天,該書能與讀者見麵,這得益於才旦卓瑪卓越的藝術才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與同行們的幫助和鼓勵分不開的,特別是區文聯黨組和自治區文化廳的領導對此事的關心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還有在該書改寫過程中得到了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劉清華和歐陽強先生的關注和指點。在此一並致以衷心的感謝!
阿旺克村2005年12月18日為了一個承諾才旦卓瑪的偉大人格已無需我多說,盡在各位大家的文章中。作為一名編輯,我從小就受到才旦卓瑪歌聲的感染,對她,準確的講是對她的歌十分的喜愛,特別是電影《農奴》中的《阿哥,你何須說》更是深深的感動了我,使我至今也難以忘懷。
十年前的一次偶然機會,讓我有幸見到了才旦卓瑪,這又給了我一個意外,她已是身居高位,(當時已是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但十分樸實,待人親切平和,她為我獻上潔白的哈達。我們坐在一起熱情交談,她雖言語不多,卻讓人肅然起敬。她的平和、質樸,給我以深刻印象。這次見麵之後我的心中就有了一個念頭,我們應該弘揚什麼,怎樣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我想這就是我為之尋找的一本有價值的書。在與阿旺克村一同去日喀則的途中,和他談起這一想法,自然得到了他的積極響應。
一晃十年過去了,今年正值才旦卓瑪從藝五十周年,作者攜書稿赴湘,交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社長劉清華敏銳地看到這部書稿的社會價值,當場拍板,把它當成是今年的一次文化大事件,同時也得到局、集團領導的大力支持,社裏也在編輯出版方麵作了周密安排。副社長謝不周、孫佳安排協調各部門的工作,音樂部、總編室、出版、發行部給予積極配合,在編輯書稿的過程中得到了甘敏求、劉茁鬆的協助。此書凝聚了湖南出版人對西藏文化建設的熱忱。也是獻給才旦卓瑪從藝五十周年最好的賀禮。
作為本書的責任編輯,在此向參與本書出版各項工作的所有同仁致以謝意!至於編輯的辛苦就不說了,隻是為了一個共同的心願,一個承諾。
歐陽強2005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