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集17(1 / 1)

第二卷 第17章山村夜月

澹然居最愜意的時分當數有月亮的夜晚,吃過晚飯,和鄉親們閑聊一陣,各回各家歇息了,送走鄉鄰後,大門咣當一聲關閉了,隻剩下了滿院子如水的月光和絕對的安靜。

山裏早晚溫差大,此時夜風清涼,掃盡了白晝的酷熱,甚至多少有點秋的寒意了。收拾完畢,洗簌了,披一件外套,捧一杯菊米茶,坐到後院的石桌前,開始享受我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光。

生平喜歡月亮,尤其喜歡在月色下漫步或者靜靜的坐著,像現在這樣,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滿心的寧靜和愉悅,很好。

茶碗裏的菊米茶散發出淡淡的馨香,品一口,微苦,清爽。

正是“晚晴初,淡煙籠月,風透蟾光如洗”的意境。

月光下的山色迷蒙,遠村隱約,高低起伏的山巒呈現出淡淡的白色,線條一縷一絲,若有若無,展示著水墨畫的筆法,就想起了那些吟誦月色的古典詩詞,東一鱗西一爪,禁不住的從記憶中浮現出來: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月光曾激發了多少騷人墨客永夜懷鄉的愁思,又讓曆代的詩家寫出了多少傳世之作,但這樣的人生感悟已然消失,皆因現代人從根本上告別了月色,月光被燈光埋葬了,被高樓大廈混淆了,被人們遺忘了,從此詩歌不再有詩歌的意境,仿佛超市的水果,看上去花裏胡哨十分靚麗,但已經沒有了水果的味道。

月光下一切都顯得不真實,如夢如幻。丹河在溝壑間汩汩流過,發出嘩然的水聲,這聲音在白天很弱,在夜裏變得格外清晰。

遠處有鳥鳴蛙鼓,近處有蟲啼蛩吟,天籟之聲就是這樣的吧。

誰家的大門嘎嘎孜孜的開了又關了,誰家在“咕咕咕”地叫著丟失的小雞。

對門鄰居家的大白貓躲在籬笆牆下,準備伺機來偷吃狗狗的剩飯。

有一副常見的對聯說:“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細品來,不是藝術誇張,而是一種實情。

恬淡,怡然,自在,自得,正是我當下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