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城鄉生活培養興趣(2)(1 / 2)

亨利喜歡說他搞機械得到母親的理解,而從未說過父親對他的影響,這有失公平。父親告訴他那個機械館中陳列著各式各樣的蒸汽機、機床、農具和內燃機。館中央裝了一台高12公尺的蒸汽機,那汽缸的直徑有一公尺;除了這台大引擎外,還有由蒸汽機帶動的鑽床、車床、蒸汽整地機;館中還陳列有好幾種以瓦斯等氣體為燃料的馬達等等。父親繪聲繪色地對亨利講述了這次費城之行,使他的心怦怦地跳。他覺得外麵的世界太精彩了,預感到一個新的時代即將來臨。

亨利為外麵的變化所吸引,在鄉裏越來越待不住,希望早日投入到另一個天地中去。隨著年齡增長,這種願望更加強烈。到17歲那年,亨利·福特終於下決心離家到底特律去自謀生路。

父親滿心希望的是亨利能繼承家業,管好那上百公頃的農田和牧場,但對於亨利的出走,似乎也不反對。他認為兒子要去也不過一二年的事,遲早他會厭煩外麵的生活的,腳踩在土地上,那比什麼都實在。他滿腦子愛爾蘭農民的傳統思想。但是亨利想,要是母親在世則一定會為自己的決定而高興,所以他總是將後來的成功歸功於母親的影響,而不願提及他這位對機械有幾分在行的父親。

亨利對親人有點心理偏頗。他對他的兩個弟弟及福特一姓的家門相當疏遠,可是對他妻子的娘家人,以及母親瑪麗的娘家那邊卻顯得很親切,對他早年守寡的妹妹瑪格也能給予適度的幫助。而福特一家人,除他之外,他的父親、叔叔、伯伯、五個弟妹及堂兄弟,彼此之間來往甚為密切,唯有亨利獨來獨往。當他成名之後也沒有給這些親屬帶來更多的好處。

亨利對底特律並不陌生,迪波恩到底特律不過十公裏路程,亨利常到城裏去。

當時底特律大約已有12萬人口。豐富的礦產資源,便利的水陸交通,催生了它的工業,全市大小工廠已有100餘家。

擁有2000多工人的密西根機器公司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亨利進了這家公司幹活。據他自己說,因為他幹活太麻利,引起其他職工的嫉妒,所以僅待了6天便被擠走了。他說人家要花好幾小時才能修複的機器,他隻要30分鍾就修好了。

“有一天,一部機器出了毛病,我一看就知道毛病出在哪裏,但當時有好幾個熟練技工在修理,我便客氣地站在旁邊看。他們修了很久仍沒有結果,我就說:‘讓我試試看吧。’等我把它修好,那些人卻很不友好地瞪著我。我隻好在他們整我前自動辭職。”從此他得到教訓,不要一下子急著把本事顯出來。

接著,亨利在規模較小的福勞爾兄弟機械廠找到了工作,這家工廠以精良的技術和完善的學徒培訓製度聞名。廠房老且舊,生產各種銅鐵製品,如門閥、銅鑼、汽笛之類的東西,產品項目既多且雜,因此機器設備也就多而且雜。對亨利來說,這倒是他學習機械的有利條件,他認為在這裏可以紮紮實實學到各種機械知識。因此,盡管這裏工資低,一周不過兩塊錢,而房租、夥食每周就要三塊半,但亨利還是決定在這裏幹下去。工作之餘,亨利對科技書刊發生了興趣,他的視野不再像個鄉巴佬一樣,而與時代共脈搏了。

在福勞爾兄弟工廠幹了9個月之後,亨利把能學到的都學到了,他決定換個新的地方,長些新的見識。那時,本地的年輕學徒進了家工廠就再也不願挪挪窩,在一個窄狹的工作範圍內一待就是幾年,這樣一來,他們的見識麵就極窄。亨利甘願以底薪比福勞爾兄弟工廠更低的待遇轉到了底特律船舶修理廠,因為到這個廠,他能直接接觸到他最感興趣的機械——發動機。他果然很幸運地分到了引擎部門,並很快得到上司的賞識,由學徒工提前轉為正式員工。

在這家船舶修理廠,亨利還遇到過一位恩師富蘭克·科比。

科比教他幹活的技巧,傳授他很多有益的經驗。亨利認為科比對他熟悉機械操作幫助很大,因此,當他後來創立福特公司的研究所時,便把科比的名字和伽利略、牛頓、愛迪生這些大科學家的名字一起刻在研究所的牆上亨利於1882年離開底特律船舶修理廠。這段時間他有時回鄉幫父親幹農活,有時也進城,以熟練工的資格到那些發動機廠找點事做,直到30歲以前,亨利都是這樣生活著的。人家說他“有時像個對機器很感興趣的鄉巴佬;有時像個對鄉村生活很感興趣的機械師”。這話說對了,從小他就有要讓機械為農業服務的願望,最早引起他對發動機產生極大興趣的也是一台農用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