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6月,斐迪南公爵在薩拉熱窩被刺,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亨利特別反感暴力和流血,因為他相信輪回學,他號召美國人民反對戰備,並因此和庫茲恩斯分道揚鑣。“和平船”事件雖然失敗了,但他不在乎別人怎麼說。他聊以自慰的是,他是個愛好和平的人,並且義無反顧地采取了爭取和平的行動。
美國參戰已成為事實。亨利不想逃避現實,因此,他表明,身為美國公民,就有聽從祖國召喚的義務。他願意按照戰時的要求,調整福特公司的生產計劃,配合作戰。他並不是一個毫無變通可言的人,何況他也不相信“勿以暴力抗惡”的理論,對德國屢屢擊沉美國商船的事,他也憤怒至極。
當美國對德宣戰時,愛迪生、約翰·保羅等一大批和平誌士也站在祖國的立場上聲討德國的暴行。
進入戰時狀態之後,福特公司承接了政府和協約國一方大量的軍火訂單。為了對付德國的潛艇,他設計了一種隻需一人操作的小型潛水艇。他的設想是讓它潛到敵艦底下,從很近的距離擊沉敵艦。但是海軍當局並沒有采納這項設計,給他的任務是生產一種稱之為“鷹”的新型驅逐艦。合同規定,他應在十個半月內向政府提供112艘“鷹”。
福特公司從未有過生產船舶的曆史,現有的生產設備與造船風馬牛不相及。這就必須新建一座工廠。
亨利部分利用了政府投資,在迪波恩的紅河畔開辟了一片工業區。新的廠房按現代方式設計,廠房長半英裏,高100英尺,全部是用鋼架和玻璃建成。
“鷹”型驅逐艦由海軍設計,福特公司製造。第一艘“鷹”在8個星期後下水了。廠房裏設有三條生產線,每條同時生產7條船,這是世界造船史上第一艘以大規模生產方式製造的船。船首的旗幟上寫著:“一天一隻鷹,打跑德國兵。”亨利在組織生產上確實令人佩服。這艘戰艦並不算小,船上裝有防空武器和攻擊潛水艇用的深水炮,並且還裝有愛迪生發明的潛艇探測器。
除了製造驅逐艦以外,福特公司還為美國和協約國製造了大量的鋼盔、防毒麵具、軍用卡車、救護車等。
福特公司還想為美國製造飛機。他設想能像生產汽車一樣,用大規模生產方式製造飛機,他的目標是15萬架。但是亨利並沒有一整套生產方案,他情願相信過去的經驗——在幹的過程中,依靠他的聰明才智和公司人員的努力,可以把夢想變為現實。
但是政府沒有接受他的主張,交給他的是生產飛機引擎。
福特公司還為軍隊製造過裝甲車。做這種東西對他們來說是輕車熟路。畢竟不像飛機、軍艦,裝甲車有很多地方與汽車相類似。起初,政府隻要求福特公司改良原有的裝甲車。福特公司造出的裝甲車重量隻及過去的一半,而強度和以前的完全一樣,軍方感到很滿意。於是接著要求他們生產一種隻容兩人駕駛的裝甲車。
新車造出來後,在實驗中經受了槍林彈雨的猛烈掃射,仍能勇往直前。美國陸軍一口氣訂了15000輛。幸運的是,不久,這場戰爭就結束了,它還沒有來得及在歐洲大陸耀武揚威。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福特公司總共生產了39000輛軍車,4000台飛機引擎,60艘驅逐艦,以及其他大量的軍用品。
戰爭期間,福特公司的利潤隻及戰前的三分之一,而且都是靠銷售民用車輛所得,軍火生產沒有給他帶來利潤。後來有些為他寫傳記的人說他將軍火生產所得的利潤2900萬美元都捐給了國家,而紐約時報說他捐了175萬,這都是得不到證實的。亨利自己說過:“靠戰爭發財,為賺錢而生產武器,這是欺騙同胞,褻瀆崇高的愛國情操的行為,像這樣賺來的錢充滿血腥味,我分毫不要,假如生產軍火獲利,我一定會全數捐給國家。”但是如前麵所說,軍火生產沒給他帶來利潤,那他也就無錢可捐。要說他有什麼不對,那就是當外界傳聞他捐了多少錢時,他沉默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