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澄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時,便聽到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先後於一九〇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二日突然駕崩。在他登船返國時,清廷駐日公使館通知他們必須按照國喪禮俗,成服舉哀,臣民不許剃發修麵。因而,當他與留日的同學抵達天津塘沽時,個個留著長發和胡須,人人顯得像野人一般古怪。何澄登岸後便有利亞書局的經理前來迎接。到了書局,放下行李,安歇一日,與托管經理敘舊話新,審看賬目,安排一下經營的書籍,就前往東北探望他的二哥何厚貽。
何澄在二哥處了解到不少朝廷推行新政、訓練新軍的事。何厚貽說,皇上和老佛爺雖然故去,但由於上一年十月五日發生過留日學生沈鈞儒、雷光宇、恒鈞、熊範輿由東京回到北京,專程代表遊學生向都察院遞交國會的請願書,要求朝廷“於一二年內即行開設民選議院”的事,朝廷不幾日就下達了各省速設諮議局的諭旨。可是上諭並沒有就如何設立提出具體辦法,故各省的辦法頗不一致,像咱們山西和江蘇就自行擬定了辦法設立了諮議局,湖北不直接設立,叫了個諮議局創辦所,也不知道有沒有諮議局。其他的省份不知如何辦理,也不知是怎麼回事,多數還處在等待觀望之中。皇上和老佛爺駕崩之前的兩三個月,朝廷頒布了《各省諮議局章程》和《諮議局議員選舉章程》,要求各省督撫在奉章後一年內籌辦齊備。還有,朝廷對“籌備憲政”好像也是急得不行。一九〇五年,為五大臣出洋考察東西洋政治設立的考察政治館,去年由慶親王奕劻等大臣上奏,現在也改成了憲政編查館。裏麵盡是你們遊學日本的人。章宗祥,還有你們遊學生會的那個主席楊度,讓張之洞也保薦到館裏“行走”去了,聽說還當上了皇室君主立憲的講師,成了大紅人呐!皇上、老佛爺駕崩前的八月份,朝廷還下達了“九年預備立憲”,說是要“逐年推行籌備事宜”,像是要循序漸進的樣子。
何澄又問起清廷丙午(一九〇六年)官製改革的情況。何厚貽說:“唉,從一九〇六年九月一日發布的‘仿行憲製’的諭旨看,朝廷是要準備‘從官製入手,先將官製分別議定,次第更張’來著。直隸總督袁世凱也被叫去,住在海澱,主持編纂新官製。早你先遊學日本的曹汝霖、金邦平、汪榮寶,還有袁世凱的重要幕僚張一麐,都把袁世凱當成熱心憲政的大政治家,每日住在朗潤園裏,抱著一本什麼孟德斯鳩三權分立的書,拚命草擬,每日不知撰擬多少說帖,再附以條例,交給提調會的慶親王、瞿鴻禨、孫家鼐核定,然後再交給袁世凱閱定。這些人還真有本事,不到兩個月就向朝廷呈遞了《厘定中央各衙門官製繕單進呈折》。照我看,這個新官製改革的折子還算不錯,但沒想到竟遭到方方麵麵的反對。袁世凱見勢不妙,就借著在河南彰德舉行新軍秋操(軍事操演)的機會,回去了。但朝廷也不是全聽反對派的,有些是著照舊行,有些是改了的。像刑部就改成了法部,專任司法;大理寺就改為大理院,專掌審判。另外,各部也稍有調整,把兵部改成陸軍部,把練兵處和太仆寺都並入進去了。鐵良當了陸軍部尚書後,把袁世凱的北洋第一、三、五、六鎮的管轄權也收到陸軍部了。更絕的是,飭令各省督撫將軍全力編練新軍,各省軍隊的權也收回去了,全歸陸軍部管。還把袁世凱在保定辦的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停了,由陸軍部辦起了通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地方還是老地方,就是掌權的換成了鐵良,他把袁世凱的權給拿過去了。去年八月,招了一千一百四十名學生,各省都招,連新疆和寧夏的都有。款子也足,聽說光擴建校舍就撥付了二十萬兩。你現在學陸軍回來,正趕上好時候,吃香著呢!保不準陸軍部會留下你,不是派到哪個省訓練新軍,就是到保定當教官。”
何澄到東北走了一趟,感到清廷推行新政以來,確實也有耳目一新的地方,像新式教育、編練新式軍隊成效顯著,鐵路也修了不少,電報、電話、電燈在一些城鄉也都興建起來,不似當初赴日留學時與世界大勢隔絕那般。但滿族還在統治著中國,人民還是那麼貧窮,鄉村還是那麼落後,他不禁再次感到推翻清廷、建立共和的緊迫。探望過二哥之後,乘火車返回到了北京。火車在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前門火車站)停下後,何澄想起了庚子亂後,正陽門徹底洞開,隨便出入;宣武門則上燈時必下鍵,及其未鍵而出入,俗謂之“趕城門”。而現在,不但不用趕城門了,火車還開了進來,看來文明之光任憑什麼都是阻擋不了的。
何澄到打磨廠探望了他的一些親戚後,就到鐵獅子胡同清廷陸軍部報到。
陸軍部衙門原為雍正第五子弘晝的府邸,叫和親王府。陸軍部成立後,就在此興建了東西兩幢洋樓。西部為陸軍部,東部為陸軍部直屬的貴胄學堂。陸軍部門前有一座很大的影壁,麵闊五間,中三間開門,大門比一般王府還高出許多,樓內不但房間眾多,還有大小會議室若幹,另有轅門、坡道、馬號、柵欄等等附屬建築。陸軍部共設掌本部文牘、收發、經費出入、各官差額、各員功過、全部庶務的承政廳;掌規劃軍事、考訂章製、詳議決議及一應飭議、提議、調查、密查等事項的參議廳;掌武職月選、旗綠營官弁輪升、拔補、封典各事項的軍衡司;掌軍台、驛站、貢馬、軍馬各事項的軍乘司;掌陸軍官佐補官任職,並旗綠防營員弁之敘功、議過各事項的軍計司;掌器械、彈藥及一應軍裝製造、存儲、銷用各事項的軍實司;掌陸軍一切製度、編製、征調、補充各事項的軍製司;掌陸軍軍隊及各學堂、局、廠薪資餉項、軍裝製造並經理人員教育各事項的軍需司;掌陸軍各學堂教育及各項隊伍操法,官兵學術教練程度各事項的軍學司;掌陸軍衛生、療傷、醫藥及軍醫、馬醫教育各事項的軍醫司;掌陸軍一切法律及陸軍監獄各事項的軍法司;掌各項馬匹孳生牧養及整頓改革頒行馬政各事項的軍牧司。單從陸軍部設置的二廳、十司來說,清軍的進步是十分驚人的。果不出何子良所料,何澄和蔣作賓、吳經明等留日第四期生被陸軍部軍學司承發官分配到了通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任兵學教官。
一九〇九年初春,通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第二期開始招生後,何澄來到了保定。
通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在保定東關原關帝廟舊址。庚子事變,八國聯軍進入保定,將關帝廟及附近一片兵營房舍焚毀。一九〇三年,袁世凱在關帝廟址的基礎上又買下了附近足夠的土地,以日本士官學校為藍本,開始興建北洋武備速成學堂。約一年之後,一所設備齊全、規模空前、共有大小房屋五百七十三間房舍的新式軍事學堂即告竣工,共用銀二十多萬兩。學堂內講堂、學舍、澡堂、醫療室、教官休息室、操場等一應俱全。學堂的中心是教學區,由三個院落組成。東西院為講堂和學生宿舍,各有十排連帶走廊的房舍,每兩排為一個獨立的小院,每個獨立的小院可住約一個連的學生。中院是學堂辦公室和尚武堂。尚武堂廳門兩側有楹聯:“尚父陰符,武侯韜略,簡練揣摩傳一派;報國有誌,束發從戎,莘莘學子法千秋。”尚武堂北門下麵是小操場。學堂的東北方向是靶場,占地也足夠大,有三百多畝;西麵和南麵是大操場,可供各兵科操練演習使用,操場正北麵為檢閱台,占地約有一千餘畝。陸軍部開辦通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之後,又撥銀二十萬兩擴充房舍,購置教學器材。何澄來時,這所軍事學堂原先的靶場已改造成為縱長一千米,橫寬二百米的新式射擊場,在掩溝中裝置有活動靶、反光鏡、語旗等設備。操場上的各種體操器械也完備起來。此外,像什麼劈刺棚、馬廄、馬操園、野戰堡壘、建築練習場等等也得到配建。學堂內還設有各國新舊武器陳列館、理化儀器大講堂、可容納四百人聽講的階梯式大講堂、教研圖書室、築城模型室、沙盤室、測繪儀器室、爆破器材室、架橋材料庫、武器庫、服裝庫等等。最可與日本軍校接軌的是,為整肅軍紀,嚴飭軍法,新建了禁閉室。
此時的學堂督辦是段祺瑞,總辦是趙理泰,正監督是曲同豐,副監督是苑尚品、田書年,正提調為高鶴,副提調為張鴻緒、張有訓。全堂教官和教員共有一百多人。如果加上學堂督辦、總辦、監督、提調和各科科長、各隊排官、各科學長九十人,全堂教職員竟達二百多人。步科、馬科、炮科和工輜四科總教習全由日本教官擔任,分別是多賀長雄、墨川敬藏、木堂直枝、近藤義策。這一期學生,招了四百名,加上第一期學生一千一百四十名,全校共有一千五百餘名學生。因這兩期學生大多數來自於各省武備學堂或陸軍小學堂,所以基礎較好。學堂對學生的入學條件要求極嚴,年齡要求十八至二十歲,相貌要魁梧,身體要強壯,文理要通順,品行良好,如素行不修及有習染不良嗜好者,不予錄取。學堂總辦趙理泰和正監督曲同豐,一個是日本士官學校第一期畢業生,一個是第三期畢業生,都是何澄的學長,均以管教嚴格而有威名。如,逢上下學期開學之始,上午八時,全堂學生站隊集於尚武堂前,行三跪九叩禮,並向各官長、教習行軍禮。之後,總辦趙理泰照例要給學生進行一番演講,不外“本校為全國所關係,各國所注目,諸生們之程度、名譽,即代表全國之程度和名譽,諸生之宜自愛自重者為何如也”等等。正監督曲同豐則愛讓全體學生檢查整裝備刀、站隊於尚武堂後進行演說,謂備刀為軍人特別權利雲雲,並言軍刀沉重,但無軍刀不足為軍人雲雲。據說,一九〇八年三月,曲同豐因病要到日本醫治,順帶調查日本現行教育情況。三月十四日晚自習之前,集全堂學生在大園中演講,叮囑學生應注意之事三件:一曰智謀,二曰膽略,三曰勇力。他說,智謀全從學問中來,而用運智謀全恃膽略,而膽略全從平日精神上演出,而勇力其媒介品。堂中所有操練技術,劈刺、體操、馬術,皆為增加其勇力也。諸生宜注意衛生,以增養其體力,此最要者。如果身體不好,欲為國家盡義務,而身體不如願,豈不成為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