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在彼得堡監獄中住了5個月後,被判處流放到圖魯漢斯克邊疆區,由警察公開監視,期限4年。圖魯漢斯邊疆區是一個著名的流放地。斯大林在那裏受到極其嚴密的監視,起初他還打算逃出流放地,但敵人對他越來越嚴的監視使他放棄了逃跑的念頭。
1917年2月,俄國爆發了著名的二月革命。沙皇製度被徹底推翻,斯大林的流放生涯隨著二月革命的勝利也就結束了。
斯大林一生被捕7次,6次流放,而且集中在1902~1917年期間,真正是百煉成鋼。
二月革命結束後,資產階級又發動了七月事變。警方指控列寧和季諾維也夫是德國間諜,布爾什維克又遇到了新的挫折不得不轉入地下。
臨時政府極力迫害列寧,說他是德國派來的奸細,要他到政府自首,列寧無法公開露麵了。
斯大林承擔了安排列寧轉入地下的工作,列寧先被隱藏在老布爾什維克阿利盧耶夫家中,暫時躲避幾天。
中央討論了列寧和季諾維也夫是否接受臨時政府提出的“出庭受審”的要求,大家意見很不一致,有人讚成,有人反對。列寧也猶豫不決,因為他擔心,如果逃避審訊,會使那些不明真相的人相信對他們的指控。相反,斯大林卻建議他們隱藏起來,他說,士官生不可能把列寧押送到監獄,在路上就會被打死,必須把列寧可靠地掩護起來。
事實證明斯大林是對的,一旦列寧同意出庭受審,後果是很嚴重的,最後列寧和季諾維也夫下決心隱藏起來。
天黑以後,化裝後的斯大林親自將列寧送上火車,列寧隱居在離彼得堡34公裏處一個小火車站附近的草棚內。
斯大林成了列寧和中央委員會的秘密聯絡員。
十月革命越來越臨近了,黨的隊伍又不斷地擴大,斯大林肩上的任務更繁重了。他是《真理報》的負責人,又是全俄蘇維埃執行委員會的委員。斯大林緊張地工作著,整日整月沒有好好睡過覺。他時常記得巴庫石油工人們常誇獎他有堅強的意誌。因此,他早就用斯大林這個詞做他的筆名,在俄語中,斯大林是鋼鐵的意思,斯大林一生確實具有鋼鐵般的意誌。
1917年10月7日,列寧秘密地回到彼得格勒,黨中央舉行秘密會議,列寧在會上強烈地堅持“武裝起義不可避免,時機完全成熟”的判斷。
大家的意見很不一致,有的認為列寧的計劃太急迫,太突然,而且有危險性。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表現得尤其驚慌,極力反對列寧的主張。
在這場辯論中,斯大林沒有過多地表態,但是,在投票的關鍵時刻,他站在了列寧一邊,列寧的舉行武裝起義的提議以多數票獲得通過。
會後,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仍然堅持己見,甚至在《新生活報》上發表了他們反對起義的聲明,泄露了黨的機密。這使列寧和他的支持者非常氣憤,他們認為反對和泄露黨的決議是一種叛變,列寧向黨中央提出把他們兩人開除出黨。
在中央的會議上,列寧、托洛茨基、斯維爾德洛夫堅決要求開除,還有一些中央委員也同意開除。隻有斯大林主張從寬處理,認為他們隻要承認錯誤,就應給予改正的機會。
在斯大林的影響下,會議撤銷了開除他倆黨籍的建議,但要把加米涅夫調離《真理報》編委會。斯大林同樣提出反對意見,並提出“辭職”以示抗議。中央委員會沒有接受他的辭職,加米涅夫仍留在《真理報》編委會裏。
斯大林在組織上保護了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在路線方針上堅決地站在了列寧一邊。
10月24日,列寧再次秘密地來到了斯莫爾尼宮,參與指揮武裝起義。
武裝起義在托洛茨基的直接組織和指揮下,起義成功了。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工兵蘇維埃獨掌政權。
在十月革命中,列寧是公認的領袖,托洛茨基的作用僅次於列寧。
1918年11月6日,為了紀念十月革命勝利1周年,斯大林在《真理報》發表了十月革命的一文,文中說:“起義的鼓舞者自始至終都是以列寧同誌為首的黨中央委員會,弗拉基米爾·伊裏奇那時秘密住在彼得格勒維堡區。10月24日晚上,大家要他到斯莫爾尼宮去領導總的運動。起義的一切實際組織工作是在彼得格勒蘇維埃主席托洛茨基同誌直接指揮下完成的。我們可以確切地說,衛戍部隊之所以迅速站到蘇維埃方麵來,軍事革命委員會的工作之所以做得這樣好,黨認為這首先要歸功於托洛茨基同誌。”
十月革命勝利了,斯大林擔任民族事務人民委員。
根據托洛茨基的建議,新的人民政權不沿襲臨時政府各部部長的名稱,各部部長都改稱人民委員,以增加新政權的人民性。
斯大林開始組建新的民族事務人民委員部。雖說是個民族事務人民委員部,但現在他連一個房間也沒有。沒有辦公桌、椅子,列寧隻配給他一個助手,波蘭人培斯特柯夫斯基。
那時候,革命剛剛勝利,大家都很忙。什麼都沒有,一片混亂,一切都得靠自己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