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舉事成基業 (1)(1 / 2)

那老頭念罷,瞧著劉伯溫大笑道:“這算不算是最近的事跡?相公卻不曾弄得清楚,休說是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了。”說著又是一陣狂笑。劉伯溫自覺慚愧,臉上不禁紅了起來,當下便起身向那老頭謝過。那老頭這才捋著銀髯,點頭微笑道:“孺子可教,老夫就和你說明了吧!”

原來那老頭早有意要選擇一兩個真人材,傳授自己的衣缽。但是他等待了十年,始終遇不著有根器的人。如今見劉伯溫很為理想,於是就取出一冊書來,遞給劉伯溫道:“老夫行將就木,留著也沒有用。今天和你相逢,也是前世有緣,你拿去勤習,不難做一個成功的輔弼良臣。”

劉伯溫接書隨手翻了一遍,見書中六韜三略、行軍布陣、定亂治國的道理,無不齊備。回到家裏,盡心學習了三年,居然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元朝都督察木兒不花,仰慕劉伯溫的才名,曾派人去邀他出山,劉伯溫隻是不肯承應。他根本就無心於垂垂將亡的元王朝的功名,徐壽輝和方國珍也曾致聘劉伯溫,劉伯溫被他們糾纏不過,索性棄家出遊去了。

劉伯溫力仿茅廬諸葛

劉伯溫等四人到了濠州後,朱元璋已出兵走遠,葉琛、章溢來見湯和,湯和忙寫了薦書,叫兩人去定遠晉謁朱元璋。朱元璋見了他們兩人高興非常,親自寫了聘書,備了一份厚禮,令人到濠州來請宋濂和劉伯溫。宋濂當即應命前往定遠,劉伯溫卻仍不去。

朱元璋知道劉伯溫與別人不同,就命宋濂和胡大海代表自己來請劉伯溫。第一次來,劉伯溫拒而不見,再一次來又趕上劉伯溫出去了,惱得胡大海性發,在劉伯溫的門前拍著手大罵起來,慌得宋濂好不容易才把他勸住了。

到了第三天,宋濂和能大海又來館驛見劉伯溫。胡大海大步走上階去,將館驛門打得擂鼓似地響,嚇得館童死命地把門拴上,胡大海憤不可遏,高聲罵道:“那酸骨頭是個什麼東西,就也學著諸葛亮,擺這般的鳥架子,等俺進去把抓他出來,兩下子就讓他趴在地上起不來!”說罷拔出了腰刀,往門上就直砍了過去,宋濂忙阻攔道:“主公怎樣吩咐的,你忘了?你這樣野蠻,把劉先生氣走了,你如何去回複主公?”胡大海見如此說,才收回腰刀氣憤憤地說道:“你自己去見他吧,俺可等得不耐煩,要先回去了。”

宋濂沒法,隻得由胡大海去了,自己來見劉伯溫,呈上聘書和禮物並說了來意,劉伯溫把眼皮子最大限度地向下垂著說道:“承主公垂青,自當應召。但眼下還有些小事兒不曾料理著,煩足下略待幾天。”宋濂聽了,暗想你倒好放刁,咱們四個人一塊兒來的,你偏要人家一請再請,還不肯立即就起身,怪不得胡將軍要撥出腰刀了。宋濂尋思了半晌,軟中帶硬綿裏藏針地說道:“朱公久聞你的才名,十分渴慕,急於要和你相見。所以令我幾次前來,我已著胡大海將軍先回去通知了,怎好再拖延時日,讓朱公在那裏苦苦盼望呢?”劉伯溫這才答應次日起程。

第二天一到定遠,劉伯溫遠遠就見城中擁出一大隊人馬,旌旗招展,刀槍鮮明,馬上的諸將個個威風凜凜,正中的一人生得熊腰虎背,器宇不凡,知道是朱元璋親自出城來了,不覺心滿意足,忙立在道旁,由宋濂上前稟白。

果然是朱元璋親自率領徐達、常遇春、李善長、花雲、華雲龍、鄧愈、葉琛、章溢等一班文武將領出城迎接。朱元璋聽了宋濂的話,忙跳下雕鞍,諸將也紛紛下騎,劉伯溫這才過來謁見朱元璋,隻長揖不拜。朱元璋不僅不怪,反而再三恭敬說:“得劉先生來此,真是三生有幸了。”劉伯溫也忙謙讓著,然後朱元璋叫備過馬匹,和劉伯溫並馬入城。諸將也上了馬,一路護擁著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