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舉事成基業 (2)(2 / 2)

傅友德本是陳友諒部下驍將,投了朱元璋後,各處招降同伴,三日中連降了龍興、瑞州,又破了池州。陳友諒聞報大怒,打算親統大軍,來和朱元璋交戰。部將張定邊在旁道:“朱元璋聲勢正盛,與其直接與他爭鋒,不如搗他的金陵,讓他首尾不及相顧,則可不戰自破了。”陳友諒大喜,於是調動軍馬,預備起艨艟大艦,順流東下直撲金陵。

朱元璋得信後隻得星夜馳歸,以回援金陵。又恐陳友諒派兵襲後,命傅友德埋伏在要隘,徐達壓著大隊,慢慢地退去。陳友諒部將羅文幹果然領兵來追,被傅友德大殺了一陣,徐達又回兵殺來,羅文幹大敗逃去。朱元璋因急於去援金陵,仍令陳野先、吳良等兼守太平及龍池諸州。吳良的兵力太薄,不上幾天,龍州等先後被羅文幹奪去,隻死力保住了一個太平。

朱元璋兵還金陵,但見陳友諒戰船盈江,旌旗蔽空,兵陣軍容很為壯盛。朱元璋不禁大驚道:“陳友諒軍盛如是,我們怎樣抵敵!?”帳下兵士也議論紛紛,有的說不如出降陳友諒,再圖機會。胡大海大叫道:“俺和主公東征西伐,從未折過銳氣,怎麼為了一個漁伢子就嚇成這個熊樣?你們隻顧去降,俺情願戰死!”說罷便要領了五十名健卒去和陳友諒交鋒。徐達、常遇春忙來勸住胡大海,並劍斬了幾個說要投降的兵士。徐達提了頭顱,向軍士們宣示道:“誰要再說投降的,就是這個下場!”一軍就此肅然,沒人敢再提“投降”兩個字了。同時徐達又鼓勵了將士一番,親領了三千步兵,駕著大船來戰陳友諒。兩下裏一接仗,陳友諒的舟大勢重,順水衝來,竟把徐達的船撞翻。幸而徐達換船快,逃了性命。

陳友諒盡管這樣厲害,卻是個漁販出身,所以胡大海罵他是漁伢子。陳友諒本是沔陽人,和他兄弟陳友信起初捕魚度日。後來因陳友諒凶悍,一言不對路,就和人刀槍相見。一般漁販子們也是強橫不容易對付的,卻都很懼怕陳友諒,情願大小事受他的指揮。陳友諒做了漁販的頭兒以後,在沔陽地方很有些勢力。恰巧沔陽有個土豪張三,家裏養著武士,專門在那裏淩虐小民。一天陳友諒在酒樓上哄飲花酒,張三也領了家奴來奪座位。兩方各不相讓,便廝打了起來,引得陳友諒性起,提刀砍倒了張三,殺敗一班武士,嚇得市上家家閉門。陳友諒見禍已闖大了,索性趕到張三家裏,殺了他一門,劫了金銀財物,同兄弟陳友信帶了五六百個漁販來投奔徐壽輝。這時徐壽輝正和倪文俊、鄒普勝等在蘄水起事。可是徐壽輝為人懦弱,倪文俊想刺殺壽輝自立為王,卻被鄒普勝得知,和陳友諒打退文俊,文俊便引了部下自行離開了。過不上幾時,又發生了陳友諒與普勝聯手殺了徐壽輝的事變,這次事變的結果就是推陳友諒做了主帥,並且也成功地占了地奪了城。在出兵奪取了龍瑞諸州後,陳友諒便自稱漢王。

這時的朱元璋見不能取勝,不禁憂愁萬分,劉伯溫卻審時度勢,很輕易就撥開了雲霧見了日頭:“陳友諒精於水上行軍,卻不懂得兵法,我看他出戰總是橫衝直撞。我軍舟小,擋不住他的來勢勇猛。眼下要破陳友諒,隻有火攻的辦法。他船大身重,進退不便,一旦遇上火,軍士必然自亂。我軍乘機進攻,足令陳友諒喪膽。”

朱元璋頓時喜上眉頭,不過作為主帥,他理應謙遜一下,就如同當初他說也想到了取金陵為都可得天下一樣,於是朱元璋用充滿鼓勵的眼神看著劉伯溫,待他說完後,沉吟了一下,就溫和地笑著說:“我也想到了此計,但軍師不言,我卻未敢實行。”然後他們將實施的細節商議停當,先令常遇春駕著小舟,舟內暗藏易燃火種,接近陳友諒大船,徐達、胡大海、廖永安等做第二隊,朱元璋自引大軍在後接應。分撥已定,待到黃昏時候,常遇春穿了一身水靠,手執著盾牌,領了五十名健卒飛馳到江麵,直奔陳友諒的軍中而來。